新浪财经

银行魔鬼训练理财高端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03:35 理财周报

  设计团队现人才荒,纷纷招兵买马

  理财周报记者 尹娜/文

  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团队出现“人才荒”,有海外背景的金融工程师紧缺。目前,各大银行纷纷招兵买马。

  这一切,源于银行理财业务的爆发性增长,和中资行不再满足于购买外资行产品而缺乏独立的产品定价系统的局面。

  “人才缺口太大了。一方面要自己培养,另一方面要引进。”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严骏伟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徐志宏也表示:“我们最近一次性在金融市场部充实50人,前所未有。”

  此外,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都表示,需要有经验的产品研发人才,需要金融工程师。

  国际金融工程师协会称,金融工程师需要有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操作能力,能根据客户要求“量身设计”,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及完善服务。银行对金融工程师、产品设计人员的要求一般都是海外留学专业背景,以及交易员出身的职业背景。2008年银行理财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设计人才成为各银行关注的焦点。

  银行金融工程师角色日趋重要

  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复杂,金融工程师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谈及此,金融工程师、民生银行人民币产品总监郑智军深有感触。交易员出身的郑智军,2002年就在民生银行“非凡理财”负责产品开发与设计。

  “2002年,产品和渠道都少,我们侧重跑营销。现在这部分工作由专门团队负责。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推出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到处跑了。”在谈到目前的工作节奏时,郑智军认为,太快了,银行间竞争压力,产品创新压力,使得金融市场部的工作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化。

  交易员出身的设计人员最受银行青睐,对各种投资领域、市场周期变化、风险控制都有敏锐嗅觉。郑智军说,民生银行产品设计团队过半人员出身交易员。金融机构交易员是众所周知的高压人群,从开盘到收盘,每天盯着各类行情走势,低买高卖快速下单。

  “交易员压力大,产品设计人员压力更大。”郑智军说,“以前做交易,一笔就能马上体现收益或损失,只用关注交易行情和宏观面。现在产品设计只是开头,产品推出后一年的表现我都得关注,影响面太大。”

  “好运3号套餐” 、“涨跌双赢人民币产品”是民生银行的明星理财产品。民生银行“好运3号”,销售额达70多亿,购买客户有几万人。“我运气好,产品收益不错。”郑智军一番感慨。

  “魔鬼训练”

  交易员出身的人,对市场的反应远比对客户的反应要弱,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严骏伟向产品开发和销售人员下达“死命令”:必须接听客户的投诉电话。

  记者采访时,产品总监郑智军和零售渠道高级经理潘高峰一提起接听投诉电话,都是一番痛苦表情。郑智军说:“客户抱怨的地方很多,收益率、产品不透明等等,对我们触动很大。”

  除了投诉电话他们还必须关注竞争对手表现,产品设计人员每人紧盯几家银行,定点研究别家银行产品好坏、产品创新,做到知己知彼,他们管这部分工作叫“做功课”,每周定期汇报。此外,银行还要将产品设计经理派到香港考国际金融工程师资格证,派到外资金融机构学习。

  当然,产品经理的回报也相当丰厚,郑智军设计的“涨跌双赢”产品,在设计理念创新和挂钩标的选择上都表现优异,民生银行给他个人的奖励不便透露,但也“相当于一个白领员工的年薪”。

  国内最缺乏熟悉定价系统的工程师

  目前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员编制近百人,“但人才缺口还是比较大”。

  国内最缺乏熟悉产品模型和产品定价系统的金融工程师,这部分人往往在国际投行中。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马续田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国内银行离自己的定价系统还非常远,高盛这样的国际大投行做自己的定价系统都花了11年之久,国内银行要走的路太长了。

  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也将产品设计流程调整成外资银行的标准,让产品设计人员与交易员在同一个交易台上工作,增加产品研发人员、研究人员做市场分析,包括宏观行业分析、交易工具分析等。据悉,工行产品设计团队会在近期由30多人充实到50人,并增加IT系统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多产品服务和售后服务。

  马续田说,工行金融市场部产品设计部门在组织体系搭建上,目前是所有银行中最完善的,他表示,工行明年一定会有“杀手锏”产品出台。

  “工行一定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对产品定价系统也注目已久,在市场分析、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各方面都在充实人手。”马续田表示。

  目前,国内大银行已经不满足仅仅设计产品,或者借鉴国外的产品结构。马续田说,工行的理想一定是做产品结构、做定价系统,并且要将人民币产品卖给花旗、汇丰这样的外资行,改变目前中资行买外资行产品的局面,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让外资行来买工行设计的产品。

  理财市场的竞争最后归结到人才竞争,银行金融工程师缺口凸显。2008年,银行间的理财产品竞争将更加激烈,2007年年末,人才大战在各银行间已经上演。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