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霸国际结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21:59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方会磊 监管部门以季度为周期进行信贷调控的新节奏,令商业银行备感压力。而传统的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领域,则成为一些银行扩大市场份额、谋求利润的一个新方向。 追逐着全球客户进入中国的脚步,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将国际结算作为挺进中国市场的头号业务。今年3月刚转制为本地银行的东亚银行,在短短8个月间,其贸易融资规模就达到了10多亿港币。 而本土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也悄然加快了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的发展步伐。工商银行2007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工行国际结算业务总量为2433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1783亿元,同比增长37%。 激烈的竞争正改变着中国银行"一行独大"的原有格局。"老实讲,我们是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了艰难,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对手的压力。"12月18日,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总经理王国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为此,中行设计了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的中期发展目标——3到5年内保有3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在管理架构、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 新势力崛起 国际结算业务利润丰厚,但迫于海外分支机构以及外汇业务经验有限,没有一家银行能在这项业务上与中国银行媲美。1986年以前,我国的国际结算业务基本上是由中行独家经营,其市场占有率始终在95%以上。 作为中国银行传统优势业务,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对中国银行的利润贡献向来居功奇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行全辖的国际结算业务总量已突破1.2万亿美元,其中,中行国内机构共完成国际贸易结算业务54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市场份额超过31%。上半年中行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和信用承诺手续费收入分别增加24%和30%。 现在,这块利润丰厚的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瓜分。一外资银行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外资银行对企业客户的业务供给顺序依次是国际结算清算业务、外汇资金业务、企业现金管理以及外汇存款业务。 "贸易融资更是各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最具竞争性的领域,有91%的银行认为贸易融资领域的竞争将非常激烈。"王国胜亦认为,作为投入产出最高的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对于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而言"一定是第一个进入的市场"。 为了迅速拓展业务,外资银行表现出诸多的策略灵活性,比如降低业务费率以及开出相应的优惠措施来招徕本土客户资源。 另一方面,工商银行也一直在蓄力国际结算业务。尽管由于历史定位等方面的原因,工行目前的海外业务在规模和覆盖面方面都无法与中行相比,但工行近年来不断加速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并进行国际并购,以提高海外业务的实力。 以工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为例,标准银行在非洲18个国家以及欧美亚的1051家分支机构有效地扩充了工行的海外服务网络,而中行目前在非洲仅有约翰内斯堡分行和赞比亚两个分行。一位银行人士称,工行收购标准银行一役即在非洲市场上为国际结算业务赶超中行奠定了渠道优势。 5年内保住30%市场份额 保有并提高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的市场份额,成为中行未来几年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总的来讲,在3到5年之内市场份额不能低于30%。"王国胜表示。 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在发展战略上,中行将把市场划分为十大重点地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客户、不同产品建立不同的准入标准,使银行对客户进行更有效的服务。王国胜称:"中国银行要摆脱以前'孤芳自赏'的形象,适当地采取价格策略。" 作为历史上的外贸外汇专业银行,中行在外汇外贸企业中植根甚深。随着国内大型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行试图将一些竞争对手的客户也纳入到自己囊中。 "铁道系统是建设银行的传统客户,但随着他们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中行能帮助他们在海外取得突破的机会,成为这些机构去敲门的'砖头'。"王国胜说。 对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中行公司部正与战略投资者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合作制定中小企业的授信方案,中行将在淡马锡比较成熟的授信方案基础上,结合中行实际进行调整。 "未来对中小企业服务的关注点会和贸易融资更密切,授信方案实施后也将会为贸易融资带来新的客户群。这也将成为中行新的业务来源。"王国胜说。王亦表示,目前国内贸易融资仍是中行"相当重要,但仍非主要的业务",未来将会更多地拓展那些"历史上不往来"但同样有贸易项下需求的新型通讯、运输、电子企业等。 配合以上策略,中行还试图推进一项人力资源改革——专家序列建设。即对一些专家型员工保证物质兑现的同时,赋予充分的专业领导权力。国际结算部拥有中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专家型员工,他的薪酬待遇不低于总行部门副总,在专业领域内也对他的个人能力进行了充分肯定。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