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跑马圈地:我们为什么要跨区经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2日 18:23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陈昆才 孙 铭

  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在深圳诞生至今,城商行作为"第三梯队"出现在中国银行业舞台已有12个年头。

  然而,过去大部分时间,城商行偏居一隅。2007年,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政策门槛全面放开。继去年上海银行、北京银行(601169.SH)成功"探路"之后,以南京银行(601009.SH)、宁波银行(002142.SZ)为代表的基础条件优良的城商行纷纷跑马圈地。

  11月24日下午,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之城市商业银行高峰论坛上,6位来自城商行、投资银行和学界的嘉宾,共同探讨走向全国的城商行如何创新图存。此次高峰对话的主题为"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王建新摄)

  ·主持·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昆才

  ·对话嘉宾·

  南京银行董事长 林 复

  徽商银行行长 李 和

  北京银行副行长 许宁跃

  吉林银行副行长 程松彬

  江苏银行行长助理 朱其龙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钟 伟

  先行者说

  曹远征:城商行面临着跨区经营的挑战和机遇。南京银行已在省内开设了泰州分行,接下来要在上海开分行,请林董事长谈一下为什么要跨区?

  林复:南京是中国金融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之一,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都会到南京设分行,市场已经很饱和。具备资本实力和竞争力后,南京银行下一步往何处去?我们总结了全国、全世界的一些小银行发展的路径,比如兴业银行,原来在福建也是一个小银行,在监管部门的许可下他们走出了福建,现在变成一家(规模可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曹远征:你的意思是变大才能走好?

  林复:至少是走得比较好,走得比较前,相对比别人大一点才能活得更长一些。我们总结了城商行的三大出路,一个是做大做强,变成全国性的商业股份制银行;其次是被其他银行并购;还有一条是做社区银行、精品银行。但是我们感觉到,在没有很多的特殊政策范围的环境下,做一个社区银行或小的精品银行,想活得长、活得好很困难。

  许宁跃:在符合监管部门有关要求的前提下,跨区域有助城商行更好发展。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如目前北京银行天津分行的资产业务已达近65个亿(元),负债达到30亿。另外,上海分行今年10月开业短短一个月来,资产与负债都达到了15个亿。银监会已批准我们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

  跨区对北京银行的资产结构,包括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的延伸是非常有益的。同时,近一年的发展也证明城商行在跨区域中,有能力进行资产、风险,包括业务配置的管理。

  区域化的扩张是北京银行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看到,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本部在其所有的总资产中,实际上也就占了1/10,而9/10主要是靠跨区域的扩张。

  跨区冲动与被动

  曹远征:刚才是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上市后,资本金雄厚的条件下,他们对跨区发展的考虑。接下来,请问徽商银行的李和行长和江苏银行的朱其龙行助长,作为区域性的银行,你们在未来的跨区域发展中,怎么赶超?

  李和:跨区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在金融市场、金融工具还不够繁荣的情况下,可解决城商行资金来源受限的问题。举例说,如果C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出来得早,一家银行可直接拿到CD,那意味着什么?全国所有的银行资金都可以用。如果从公开市场拿到的资金价格低于银行的内部资金,就可以选择到市场上去拿资金。但对于中小银行,目前只有地方性渠道,资金来源是受限制的。

  二是跨区经营会增强中小银行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如果某地区的主导产业是高污染行业,严控环境污染的调控要求下,该地区的高污染企业便受到较大影响,如果当地的城商行没有跨区,就会陷入巨大困境,但如果可跨区经营,冲击便会减小。

  朱其龙:城商行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今年资本市场火爆的情况下,很多城商行的中间收入却非常低,基金、理财、年金管理等很多业务因为没有资格不能做,导致这些方面城商行的市场份额非常小,市民存款不断流失,这与市民银行的定位不符。长此以往,城商行在这方面的竞争力是不断下降的。

  但如果跨区,城商行是有优势的。因为我们可以走出城区,到下面的县、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每设一个机构,可能很快就有存款、贷款,规模会很快上去,而且存贷的利差是可以保证的。

  路径选择上,肯定是要先本市后市外,先省内后省外。目前银监会已经批准江苏银行在宿迁成立分行,很快会开业,接下来还会在泰州设分行。

  程松彬:跨区域经营的问题,实实在在是生存的需要。城商行都是以一个城市为依托组建的银行,但这个城市再发达,

蛋糕总是有限的。所以若一直依托于一个城市,银行就无法持续生存。只有走出那个城市,先省内后省外,才可缩短发展中的距离。

  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我们吉林银行的目标是2008年内在吉林全省所有的地、市、州建立分行,现在还有6个地区未设。之后我们想走出省外,到东南沿海一带城市去。只有这样走,我们才能持续发展。因为像吉林这样相对落后的省,单靠省内资源把一家城商行做大比较困难。

  异地竞争力

  陈昆才:跨区之后,一家城商行有什么金融产品或优势,能在异地市场中超过别的银行?

  林复: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城商行本身就没有多少优势,要走出去打天下,和全国的银行争碗饭确实不容易。但可根据当地金融服务的特点,因地而宜。比如南京银行今年2月到泰州设分行时,因为泰州市没有自己的城商行,我们就找到当地的政府和企业说,我就是你们的本土银行和市民银行。经过半年的运转,我们站住了脚,还赚了钱。当然,到其他地方去可能就没这优势了。所以到什么地方去,就要用什么特长来发展。

  许宁跃: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银行总资产达到3067亿,IPO以后,资本充足率将近达到20%,无论从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公司业务还是个人

零售业务的品牌,都具备了一定竞争能力。北京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去天津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在天津和上海两地,我们实现了网点资源、人力资源社会化,利用本土人才和资源。如在天津,我们只派去了一个行长。但我们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控制和经营管理理念,及银行文化能不能完全移植到天津、上海、西安等分支机构,可能是现在跨区域经营中较大的挑战。

  曹远征:最后的一个问题留给钟教授,你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什么评论?

  钟伟:我粗略的认为,现在银行业处在一个重组的大阶段,即便上海、北京、南京这些银行业风水宝地,也要"跑马圈地"的。不跑马圈地,即便现在膘肥体壮的城市银行也不行。跑马圈地无非几种结果,一是你成功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银行;一是可能不成功,其他的银行把你收(并购)掉了,但即便这样,也比你不跑马圈地强。因为在膘肥体壮时,你和大银行没什么区别,如果扩张过程中遭遇一些意外被收购了,谈判条件也是不一样的。

  由于整个银行业的扩张,也使得我们未来能够有一个大中小不同类型的银行格局。这种结果不是由行政力量,而是由市场力量形成的。城商行在发展中,无论采取什么策略,都是董事会的策略,成功或失败的利益和风险他们都仔细权衡过的。最重要的一点,监管部门要有气度接受和理解城商行扩张的愿望。

  总体上讲,如果城商行能够充分关注IT建设和公司治理架构的改善,那么从现在起到2020年,以东南沿海一线城市的城商行为龙头,有可能形成一个城商行板块,这个板块在2020年左右也许能占到整个金融资产份额的10%-12%。这意味着,未来12至13年间,城商行的整合使得他们的利润增速比同行业高10个百分点,业务增速也比同行业高10到15个百分点。

  曹远征:钟教授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启示,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的经济,如果要培育中国金融机构在这个大风大浪里游泳,才能真正锻炼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的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应该要稍微改一改,给他们一个更大的空间,这可能使我们在这个比赛场上,真见输赢,真的见到更好的金融机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