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苏调查:对农行股改及市场定位的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03:31 金融时报
编者按 农行股份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央行、财政、税务、国土、银监、工商、农业、法院等各级部门,加快推进农行股改进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针对当前农行江苏省分行经营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为进一步改善其服务“三农”的经营机制与政策环境,使其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内部管理,有效防控经营风险;积极改善农行经营的外部环境,积极支持农行股改工作。 农行股改的总原则是“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如何处理好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的关系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江苏作为经济较发达省份,“三农”具备了新的内涵。本文重点分析了江苏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探讨了农行江苏省分行的市场定位,并针对其当前经营现状及服务“三农”存在的困难,提出了有关建议。 一、农行江苏省分行服务“三农”的定位思考 (一)农村城镇化要求服务“三农”必须兼顾县域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江苏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鉴于此,对江苏“三农”的金融服务与支持必须紧紧立足于发展县域经济、支持“三农”发展。 (二)江苏“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资金需求呈现出多样性 与农村、县域经济联动发展相适应,江苏“三农”资金需求已经跨越了传统单个农户种养殖业的范畴,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合作组织经济、农村中小企业(包括个私经济)、特色产业集聚区与开发区、城镇化建设等方向发展。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逐步增加。二是各种形式的农业组织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三是中小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贷款需求快速增加。四是产业发展从多样化转向特色化,块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目前,全省有1100多万人在小城镇安家落户,进而带动了县域内城镇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方面的资金需求十分旺盛。 (三)对农行江苏省分行服务“三农”的定位思考 1、农村资金需求的多样性要求金融机构进行合理分工与协作。 江苏“三农”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需求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来匹配。目前,在农村及县域地区,不仅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同时民间金融方面还活跃着小额贷款组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一方面,资金需求类型的不同及其规模、收益与风险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资金需求不可能从单个金融机构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不同的金融机构因其设立宗旨、经营目标、管理水平、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服务的客户群体亦必然有别。因此,根据当前江苏农村及县域资金需求的特点,金融机构进行合理分工、错位经营,既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也是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2、农行江苏省分行的市场定位。 综上所述,农行江苏省分行必须在江苏农村金融市场上找准自己的阵地,既要满足面向“三农”的政策要求,又要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农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定位必须结合其资本金大、防范风险能力强、层级管理严格、机构网络完善、服务水平较高等大型银行的特点,将面向“三农”锁定为那些资金需求规模相应较大、收益性较高、风险管理难度相应较大的农村资金需求类型: 一是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把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涉农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切入点,是切合江苏农村金融需求的经营策略。在认真考察、完善抵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按照“择优扶持、突出重点”的信贷策略,对主导产业、优势项目和效益较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倾斜服务。 二是重点支持县域新型工业化建设。把具有“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特征的县域工业园区作为县域信贷投放的重点,积极支持其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是重点支持县域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把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支持摆上重要位置,选择重点区域,将拥有核心资产和较好成长性的小企业作为营销重点,创新业务品种和贷款方式。 四是重点支持县域特色资源开发和利用。江苏省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人文资源大省,汇集了不少经济强县强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有选择性地扶持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五是重点支持江苏产业区域战略转移。当前,江苏省苏南企业资本加速向成本更低、投资收益更大的苏北地区流动,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成长空间。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苏南企业向苏北投资新成立的规模以上的企业就达712家,注册资本150.5亿元。 二、当前农行江苏省分行服务“三农”现状 服务资源主要分配在县域,县域业务在经营中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农行江苏省分行将业务经营的重点、服务资源的配置向县域倾斜。县域金融市场份额较高,县域金融优势地位明显。至2007年6月末,农行江苏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460.3亿元。其中,专项贷款80.8亿元、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30.6亿元,农村城镇化贷款12.2亿元,一般扶贫贷款314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8886万元。 根据农行江苏省分行服务“三农”的现状,对照其市场定位要求,我们认为,从目前农行江苏省分行实际经营情况看,其基本把握了江苏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体现了错位竞争的经营思路,较好地满足了“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要求。主要体现为: 一是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省18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82家与农行江苏省分行建立了信贷关系。 二是积极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农行江苏省分行先后投入约140亿元支持农村电网和县城电网改造,支持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江苏段等一批工程项目。 三是积极扶持农村流通企业。为适应农村地区“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和以“农家店”为核心的农村物流体系的创新,农行江苏省分行还积极支持大中型物流企业到农村建立、改造连锁店的资金需求。 四是积极支持涉农个私类贷款需求。农行江苏省分行在金融系统率先开办了“保险公司保证担保+回购”、“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回购”的工程机械和农机消费贷款。2005年以来共发放各类农机和工程机械按揭贷款8.8亿元,支持农民购置收割机、挖掘机等农业机械,既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五是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开发区建设。目前,农行江苏省分行共向县域开发区7142家企业发放贷款618.43亿元,支持和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较高成长性的好企业。 六是积极支持扶贫脱困工作。农行江苏省分行与省扶贫办、省残联及省财政厅协作,向苏北五市及革命老区投放了一定数量的扶贫贴息贷款。 三、农行江苏省分行在服务“三农”进程中存在的困难 (一)不良贷款包袱沉重 近期,我们对农行江苏省分行辖内不良资产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显示,虽然从2000年3月开始实施信贷新规则以来,农行江苏省分行通过加强信贷管理、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等方式,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一直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但是,农行江苏省分行不良贷款包袱仍然沉重,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均远高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 从历史情况看,农行江苏省分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涉农贷款,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农林牧渔业;涉农类贷款不良率较高,且涉农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良贷款总量及不良贷款率的地区差异很大。 (二)公司治理与运作机制尚需完善 近年来,农行在组织体系架构、信贷管理体制、风险管理模式、财务与人力资源管理、中间业务发展、产品及服务创新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其他已经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不良资产率、资产费用率、平均网点存款规模、人均资产规模、中间业务占比等指标均显示,其还需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优化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改善盈利模式。 (三)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目前,农行在经营范围、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税收政策等各个方面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无异,与农村信用社等相比还更显严格。目前,在获得政策性扶持来化解服务“三农”这一弱质产业与实现商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方面还远远不足。 (四)现阶段股改工作还存在一定困难 一是部分不良贷款客户尽职调查工作存在难度。目前,虽然不良贷款客户尽职调查工作已接近尾声,但剩余未完成的部分普遍存在调查难、资料收集难问题。 二是土地确权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有些土地因与信用社、农发行财产分割不清造成确权困难;部分国有租赁性质的土地、无证划拨土地要明确归属尚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对未房改职工住宅处置困难,矛盾较多等。 四、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农行江苏省分行经营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为进一步改善其服务“三农”的经营机制与政策环境,使其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1、完善授权管理,努力构建严密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县级支行信贷转授权制度,根据不同地区县支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确定县级支行相应的信贷审批权限,同时辅以按客户分类进行转授权的管理模式,扩大对基层行优质以上客户业务的转授权和经营自主权。 2、深化分类指导,努力提高县域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鉴于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根据各地金融需求合理配置网点、设备、财务、用工等主要经营资源,针对不同客户、不同服务需求创新和整合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3、加强分层联动,积极构建符合县域特点的营销服务体系。可根据客户类型,建立分层次、上下联动的营销和服务体系,对大客户、大项目、大系统采取联合营销和协作营销等方式,积极帮助县域经营行拓展客户;对农户、小企业,应当培育根植于当地农村的营销人员团队。 (二)加强内部管理,有效防控经营风险 1、强化合规文化教育,提高基层农行员工风险防范意识。 2、整合信贷在线监测、会计控制系统、ABIS后台控制、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等各类风险监测手段,并在县支行配备专门的信贷、财会专职监管人员,努力实现制控、岗控、技控和机控相结合。 3、加强对县域信贷风险控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新发生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不降反升的,或发生贷款违规违纪现象且比较严重的县域支行,除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外,还要及时调整或上收该行贷款审批权限,等等。 (三)积极改善农行经营的外部环境 1、大力推进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是化解金融支农道德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对银行债权的保护,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支持和鼓励担保机构的发展;完善乡镇企业、农户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引导县域中小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规范,使其符合银行信贷管理要求,等等。 2、构筑农业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农业公共产品的投入。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建议政府部门提高农业补贴,全面推进农业保险制度,完善交通运输、电力设施、水利工程、污染治理等硬件服务,加大农业信息、中介服务、农业气象预测、农产品市场等社会化服务,等等。 3、赋予农业银行更多的业务经营权,给予其一定的财税政策优惠。一是依托农行在农村的网点优势,允许其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提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综合服务,不仅可以通过拓宽农行经营范围弥补其支农风险,而且可弥补农村地区证券业、保险业服务盲区。二是按一定标准在一定范围对农行支农业务给予优惠政策,对在县域、乡村的农行分支机构给予营业税优惠,对纯农户信用贷款给予资金扶持、适当放宽存款准备金缴纳比例等。 (四)积极支持农行股改工作 加快推进农行股改进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农行股份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央行、财政、税务、国土、银监、工商、农业、法院等各级部门。从目前农行江苏省分行改革进程中反馈的问题来看,江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从尊重历史、支持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的高度,在农行不良资产的尽职调查、原始贷款依据的完善、土地确权等工作中给予协调和支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