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南京银行上市:一个城商行的冲关之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17:25 中国经营报
上市的最大障碍是股权难题 主持人:提起南京银行,除了你们的特色——债券业务让人印象深刻外,恐怕还是7月份的成功上市最为引人注目。但从截止到2006年年末,11.71%的资本充足率和8.39%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来看,南京银行的资本面仍相当宽松。在城市商业银行中抢拔头筹上市的原因是什么? 林复:南京银行从2003年就准备上市,到现在已经4年时间了。上市也是南京银行四届董事会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今年是四届董事会的最后一年,三年前,四届董事会给南京银行定下了三大战略目标,分别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上市和跨区域发展。我们2005年年底引进了巴黎银行,2007年2月南京银行泰州分行开业,7月完成上市。 当然,上市也不仅意味着为企业募集了资金。三年前讲到南京银行上市时,我经常强调“重在过程,不在结果”。为什么呢?作为出身于城市信用社的南京银行,其根基比较薄弱,人员素质比较低,我们想成为上市银行,首先就要先打造自身素质,所以我们在做上市辅导及以后的工作时都非常认真和细致,通过一年的辅导期和后两年的锤炼,南京银行就更加符合一个现代银行的要求。 主持人:跨区经营需要输出资金,在上市融资前,你们的跨区经营却走在了前面。同时,与其他城商行首先在发达地区设分行的战略不同,你们的分行首先设在了地级城市泰州,为何有这种安排?三大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和定位是如何考虑的? 林复:当初我们假设三个目标,哪个先做成都可以,没有排先后顺序,主要是看政策允许和时机的成熟,所以跨区经营和引进境外投资者反而走在前面。比如跨区经营来说,银监会从去年开始就鼓励城商行跨区经营,经过我们的考察,最终在今年开设了泰州分行。 泰州当地没有城商行,我们进入是填补了空白。从目前的经营来看,泰州分行的业绩也不错,估计半年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一年就可以盈利。 事实上,三大战略目标之间没有孰重孰轻的关系,但有因果关系。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促进跨区域发展和上市都有好处,而上市又是为跨区域经营发展募集所需资金。 主持人:由于历史原因,城商行上市都绕不开股东众多的股权清理和认定问题,在上市准备过程中,南京银行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上市的大致过程又有哪些,其中又打通了哪些关键的环节? 林复:城商行上市最大的问题确实是股权难题,过去我们很少专门去清理,但要上市就必须解决这些,最终我们的6000多个股东都成功转移到了南京的一家股权托管中心,可以说是因为我们的准备工作启动得比较早。 早在2003年,南京银行就提出了上市战略,2003年7月1日就正式进入了上市辅导期。从2003年7月1日到2004年7月1日,对南京银行来说,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时期。我们开展完善公司治理、清理股权和风险防范等多个主题,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形象,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关键的比如在会计制度方面,过去我们执行的是城商行的财务制度,但这一年我们就开始执行了上市银行的会计制度,我们还请了普华永道对我们进行审计,又逐步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再比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过去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概念,但现在我们知道了风险资产要有一定的拨备准备。应该说,如果没有上市这个动力,这些工作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完成,可能需要三年才能完成。 2004年7月1日后我们就开始了第二个阶段的申报工作。当年年底,我们赶在股权分置的最后关头送上了上市材料。2005年年初,我还为了上市到证监会接受了一次面试。一般来说汇报完后,考官会提一两个问题。但那天当我汇报完后,他们却没有问题可问了。 后来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工作都停下来了。不过我们并没有停止财务等申报资料的更新,我们不知道哪天会再开发审会,但我们做好一切准备,争取一开闸就可以上市。 主持人:这些上市前的工作对日后完成上市产生了何种实质性的效果?有哪些经历让你感觉碰到推进阻力,又是如何解决的? 林复:从2004年到2006年,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南京银行的规模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效益也最好。如果说遇到的阻力,财务改革中推进拨备覆盖的执行可算是其中一项。截至2006年年底,我们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07%,这个是专项准备,相比还算保守,原因是我们除此之外,还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在税后累计提取了4.2亿元的一般准备。由于是在税后提取,这就意味着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少了,当时包括经营层在内,特别是众多小股东,都对这种做法不理解,工作开展遇到了一定的难度。 不过后来从长远考虑,董事会、股东大会还是同意了这种财务的安排。到后面引进外资股东时,我们采取的不是增资扩股,而是由老股东转让的方式,这就保护了老股东的利益。总之,从股东到管理层,基本都还是同意这种做法的。 外资股东给了我很大帮助 主持人:从数字来看,南京银行的成绩不错:2006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12%,领先于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二的招商银行;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25.31%,排名第二;人均利润达39万元,与兴业银行并列第一……什么原因促成了南京银行的成绩? 林复:第一个原因,我想是基于南京银行是国内最早引进外资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我们在2001年就引进了国际金融公司,股权占比也是城商行中最大的。在很多方面,外资股东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利润分配上,自从引进外资股东后,我们的审计就执行两种标准,中方一种外方一种,但外资股东的考虑比较长远,当两种结果不同时,都是遵循分红“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再比如后来,又引进巴黎银行作为战略股东等安排,都是外资股东从技术和产品等方面为南京银行的长远发展考虑的。 其次,南京银行的公司治理比较完善,这也是延续了外资进入的积极效应。城商行里,比如引进独立董事等,南京银行都走在了前列。 南京银行还积极介入货币市场。1997年就已经开始,2001年前后的交易量甚至超过了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我们的盈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因为除了主营的信贷业务外我们还有资金业务,从而导致我们的不良资产自我消化能力也比较强。 主持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国有银行具有城商行还一时无法企及的网点优势,股份制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普遍比较强,面对这些,你如何思考南京银行未来的努力方向? 林复:城商行基础比较薄弱,如果讲到发展劣势,人的劣势就是最大的劣势。我们的人员和技术,相比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确实还有不小差距。不过我们也在努力改善,2004年,我们做了生产平台更新,2007年,我们又和IBM合作了管理平台的创建。 从南京当地的土壤环境来讲,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城商行要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但南京还是一个国有经济和大中型企业占主导的城市,现在对中小企业的标准也并不统一,相比浙江等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发展环境并不占优势。 比如我们的前十大贷款客户很容易就过于集中,之前我们曾经为了改善财务数据而出售了一部分信贷资产,但本着长远发展的综合考虑,我们仍然会向中小企业贷款倾斜,着力推进4000万元和1000万元以下的贷款,目前这类贷款业务的占比只是在10%左右,争取后期这个比例能逐步提高。 另外,当前股市分流储蓄,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都受到了影响,但由于在债券投资上表现出色,我们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小,这又给了我们很大的发展动力,目前我们的贷存比在50%左右,远低于同行。 主持人:银行是一个经营风险的机构,比如跨区经营,虽然面临机遇,但也面临能否在异地取得成功的危险;中小企业业务虽然收益高,但风险也高,这都需要银行有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南京银行如何控制这些风险? 林复:2005年,南京银行董事会就讨论通过了南京银行的风险控制政策,给了一个风险政策的定位:稳健经营,随后还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5个子政策。另外,南京银行还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与其他银行可能还要负责不良资产和贷款审批等工作来说,这个部门将专门负责风险监督。 在政策制定和机构设置都到位的情况下,剩下的就是执行力的问题了。目前我们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实行尽责制度。所有流程和业务,尽职了就可免责,否则就会严厉追问责任,这对控制风险有很大作用。 跨区经营将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主持人:南京银行上市受到很多机构的追捧,路演过程中,机构的反映怎样?对贷款集中度过高等问题,你都是如何回应的?与宁波银行在同一天上市,有没有感受到压力? 林复:从询价的结果来看,基金券商等对南京银行还是比较欢迎的,大家都很关心南京银行今后的发展。对我们来说,一是原来业务要继续发展,包括主营业务、债券业务和资金业务;二就是跨区域经营,根据银监会的要求,首先在长三角地区,先省内后省外。 对于外界一直比较关心的贷款集中度问题,我们的前十大贷款户里有5个大专院校,这其实是南京特色,南京是教育城,这5个学校都是公立学校,虽然集中度高,但风险并不高。 大家在一起竞争总会有压力,宁波银行最近三年发展很快,对我们就很有压力,但不止宁波银行,其他银行的发展都会对我们形成压力。 主持人:进入资本市场后,股东回报将是上市银行面临的一份重要考卷,南京银行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股东回报?从短期来看,下半年会有哪些投资亮点?比如跨区经营方面,会有什么新进展吗? 林复:在提高股东回报方面,主要就是扬长避短地发展业务,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等。目前南京银行正在着手制定下一个三年的发展战略目标,使2008年~2010年间,南京银行在规模和效益,特别是效益上能翻番。 至于今年下半年的投资看点,我想我们争取在跨区经营方面有一个比较好的反映,包括我们的泰州分行下面设立支行等,目前方案已经上报到了北京,争取在年内能够开始筹备,能否开业还要看准备情况。 八卦老板 上市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年完成了三件大事,感到很欣慰。 你本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这个别人最清楚。 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旁观者清,自己很难说。 你个人感觉自己的领导风格是什么样的? 做个好官,首先要做个好人。 在你过去的职业生涯中最难做的一个决定是什么? 参加高考。 除了工作之外,你的最大兴趣是什么? 看书,但时间不多。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旅游。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没有最钦佩的人,每个人都有值得钦佩的地方。 主持人的话 上市带来新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走进国内资本市场,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当记者请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评价这一个月以来两家城商行股票的表现时,该分析师说“没感觉”,继而给出了两个答案:“一是上市定价比较高,二是他们不是市场主流。” 确实,这是中小型上市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一方面他们是银行,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流通市值比较小的银行。南京银行发行6.3亿股,宁波银行4.5亿股,总市值也都在几百亿元规模。基于对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银行业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在股市行情良好的情况下,银行股受到了绝大多数股民的热烈追捧,但和中行、工行等大盘股的抗操纵性不同,几次大的涨跌行情都是城商行的稳定性最弱,而股价也是一路推高。以南京银行A股发行后全面摊薄每股5.08元的净资产,0.32元的每股收益的数据来看,当前在23元左右震荡的股价,以及超70倍的市盈率着实让投资人对其后市的增值空间产生怀疑。 曾经和南京银行的一位高管谈起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价,当问到和宁波银行相比,哪家的压力会更大时,这位高管坦诚地回答说是宁波银行。不难看出,自开盘价开始,宁波银行的走势表现就一直强于南京银行。“股价越高,上升的压力也就越大,对发展业务的要求也会更大”,该高管说。 在他看来,这是南京可以相对松一口气的理由,可以在更好的外部环境下做好本质业务。不过或许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从询价和随后的股价表现来看,显然机构对宁波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更为看好。这包括该行高管的股权绑定,以及多家民营企业为其股东等原因,而与之对比,南京银行政府色彩相对浓厚。 在采访过程中,林复时常谈到“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当年他带领南京银行细致地完成上市的种种准备工作,谦虚地说上市的结果并不重要。但上市后,资本市场的逐利性使然,投资者却会“只以成败论英雄”了。 因此,跨区经营能否成功,加息周期环境下的投资收益能否保证,中小企业业务在江苏国有经济土壤里如何提升,甚至越来越多的城商行之间的并购等难题,恐怕都是摆在林复及其继任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林复简历: 1956年1月生,大专学历,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历任南京市财政局预算处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南京市财政局局长,现任南京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2001年9月至今,任南京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国经营报记者:徐永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