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外资银行加速拓展人民币中间业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14:00 南方日报
补齐“一站式”服务短板 外资银行加速拓展人民币中间业务 本地法人银行开业进入最后“读秒”阶段,外资银行加紧在华业务布局。在3月26日渣打银行深圳龙岗支行开业仪式上,渣打个人银行业务中国区总裁叶杨诗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渣打正在积极与相关监管部门联系,希望能够在内地分支机构代理保险、基金业务。此前,汇丰、花旗已经获得监管部门的正式批复,准许开办代理保险业务。 除了银保、基金业务,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银行卡“肉搏战”也已箭在弦上。外资银行全面突破此前的人民币业务限制,与中资银行拼市场份额及利润的战火将越烧越旺。 补齐“一站式”服务短板 叶杨诗明告诉记者,渣打已向银监会递交了“代理保险”业务的申请,正等银监会批复。 在本地法人银行开业前夕,补齐“一站式”服务短板正成为外资银行业务拓展的重头戏。据了解,汇丰目前已经开始在柜面上代理销售平安人寿的外币保险产品;而花旗银保业务预计会在4月左右正式启动,代理人民币寿险产品。 外资银行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后,虽然有着服务、人才及理念等诸多优势,但其劣势同样明显。在中资银行,老百姓不仅可以存钱、取钱,还可非常方便地购买保险、基金及其他各种理财产品,而外资银行由于此前受到诸多限制,无法为客户提供这种“一站式”服务。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丁小姐告诉记者,受发展速度、市场景气程度等影响,目前外资银行还不能形成完整的产品链,产品不够齐全限制了其高端理财的质量和规模,对客户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 “介入银保业务后,外资银行很可能将代理的银保产品和自身的理财产品组合打包销售,以强化对客户的吸引力。”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外资银行的理财服务相比内资银行显得有些先天不足,若将银保产品融入到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中,则可扬长避短。 抢食人民币中间业务利润 中国银联助理总裁闫强日前透露,目前,已有多家外资银行与银联展开了发行人民币卡的积极接触。除了汇丰、花旗、东亚、渣打外,其他尚未获得开业批准的外资行,如荷兰银行等,也是迫不及待、提早准备。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银行卡总量达到11.75亿张,去年全年银行卡消费交易金额超过1.9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以上。按照每笔交易1%的交易手续费计算,这1.93万亿元的消费交易为发卡行、收单行、银联带来了193亿元的收入。 根据《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外资银行申请注册成为本地法人银行,就将可以开展人民币银行卡业务。外资银行“磨刀霍霍”,意在争夺国内庞大的银行卡市场蛋糕。 而银保业务利润同样丰厚。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银行、邮政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1593.36亿元,同比增长26.1%,代理业务给这些行业带来共计72.76亿元的手续费收入,其中银行的收入超过五成。 “外资银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将对中资银行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稳定造成压力。”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带来的利润占到整个银行利润的50%以上,而中资银行不足10%,这说明中间业务是外资银行的“强项”,是中资银行的“软肋”。“中资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点和本土化优势,避免利润流失。”上述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 孙君成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