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央行加息切合市场预期 银行客户反应各有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00:46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卓尚进 戴磊

  央行决定从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自2006年8月19日提高贷款利率后在7个月之内的第二次加息动作,也是央行在2007年第一季度内在两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之后采取的第三个调控措施。这表明央行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对经济金融运行果断地进行金融宏观调控,这同时应当是央行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前瞻性和有效性的必要之举。

  央行此次升息被视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为什么在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还要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此次升息与上次升息有什么不同?对商业银行和客户将产生什么影响?商业银行将如何应对?

  对于这一系列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在周末及时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有关专家人士、银行客户等作了采访。

  专家认为,央行的加息动作在所预料之内,加息对金融各行业和经济不同层面的影响各有不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利大于弊,有助于商业银行扩大存贷款利差,增加全年利息收入和经营收入。

  中国建设银行一位专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加息主要针对的是宏观经济,对商业银行暂时不会有太大影响。由于活期利率不变而贷款利率上调,利差得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是一个利好消息。就外界关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他表示,相比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对流动性的影响并不大。

  对于各银行网点而言,加息的影响已经骤现。由于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居民储蓄意愿被唤起,网点负担增重。记者18日走访了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的几家银行网点,几乎所有的营业厅都“人满为患”。一位客户告诉记者,排号机显示,她前面有两百人等待,但她依然要在今天把活期存款转为定期。由于支取活期存款者众多,该网点外的自动取款机已被取空。

  对于央行此次加息,市场有关金融机构已有预期。他们在分析近期货币信贷较快增长、物价有上行风险和外贸顺差扩大等因素时,对央行进一步运用调控手段包括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央行票据发行等有过预期。

  3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大幅上升至2.7%,接近政府预定今年不超过3%的目标。自去年12月以来,CPI指数已是连续三个月在2%以上运行。有专家分析指出,由于当前各种涨价因素的影响,CPI指数面临上行压力,一年期实际利率已为负数,经济增长已开始面临一定的通胀压力,央行此次升息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调节储蓄和投资的关系。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目前的通胀率已经将真实利率变为负数,这可能导致经济中的储蓄者行为产生一定的扭曲,货币紧缩政策势在必行。”

  天相投资顾问公司首席分析师石磊在同一天向本报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M2增速明显反弹和M1增速持续攀升将引发经济偏热的担忧,强化调控预期。”2月份,新增贷款4138亿元,同比多增加1347亿元,其中对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67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87亿元。对此石磊分析说:“2月份短期贷款增长较快,这也表明商业银行和央行博弈的心态,一旦央行进行窗口指导,银行通过回收短期贷款就能满足央行的调控需要。”

  至于本次央行加息与上次加息有什么不同?细心的业内人士稍作比较,就会发现央行在两次加息声明的措词上有两个方面的不同点:一是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放到了投资的前面,这和2007年前两个月货币信贷大增有关。到今年1至2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4%,延续了2006年下半年整体回落的走势。

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反弹(24.3%),因此投资被排在了货币信贷之后。二是提到了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因此,央行重点关注的还是银行贷款投放的激进和资产价格(
股票
、地产)对金融体系安全的影响。

  至于未来央行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走向,市场机构也作了分析预测。如天相投资顾问公司提出,虽然

出口退税政策可能进一步出台,但是顺差大增的趋势很难立即扭转,由此带来的货币流动性过大问题也难以立即缓解,未来准备金率上调、央票和为外汇投资公司发行人民币债券将成为调控流动性的组合手段。

  至于商业银行在加息后的环境中将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保障银行稳定经营、持续发展?石磊认为,商业银行的对策除了控制短期贷款,确保中长期贷款,控制地产贷款风险外,还要考虑进一步增加非利息收入,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其实这也是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确保银行经营业绩持续改善的重要举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1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