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朱元樑:国开行商业化改革年内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 02:51 第一财经日报

  徐以升

  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但一系列问题仍困扰着市场:从事中长期业务要求国开行有怎样的区别化改革?是按8%还是国际上同类银行的更高资本充足率水平进行监管?商业化改革之后是否还将拥有国家信用背景?是坚持国有独资还是民营资本、外资都可以入股?融资问题怎么解决?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就此独家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监事会主席朱元樑。

  朱元樑表示,国开行改革将在年内启动,改革流程涉及清产核资、处置不良资产、注资等财务重组。有关部门已对注资问题达成原则上的一致,即赞同将国开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大于8%的水平,但具体水平还没有最后确定。国开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国家将不会对国开行进行再注资,将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原则进行经营,可通过利润、上市募集资金等多种方式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此外,债券发行仍将是国开行筹集资金的主渠道,但要研究是否扩大债券发行对象、是否允许国开行吸收特定企业的大额存款等问题以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

  改革后性质如何确定

  《第一财经日报》: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定调国开行改革“全面商业化”之前,曾出现过“开发性金融”的概念。请问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朱元樑:“开发性金融”的改革思路和将国开行改革目标定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确是有关方面提出的重要改革思路,可以说有多年实践。国开行将业务拓展着眼点放在市场、制度、信誉三个层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国开行以地方政府为依托,将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国开行的资金优势结合起来,取得了卓越的市场业绩和社会效应。

  但是经过多次讨论,最后确定的方向是“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我认为,提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

  《第一财经日报》:全面商业化之后的国开行将是什么性质的银行?

  朱元樑: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这个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以我的理解来看,目前国开行还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在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推进改革之后,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我的理解是那时国开行将成为一家商业银行。如果股权结构上不再是国有独资,那么就是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第一财经日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开行的改革方向,是否意味着《国家开发银行条例》的修订进入了快车道?

  朱元樑:之前因为国开行定位问题没有确定,条例一直没有出台。现在国开行的改革方向确定了,改革之后将成为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那么是否可以按照《商业银行法》来进行监管?如果这个认识成立,甚至可能不需要再去制定条例了。但在银行层面,改革之后董事会肯定首先需要修订银行的章程。

  资本充足率高于8%

  《第一财经日报》:国开行改革的大致流程和时间表如何?

  朱元樑:改革流程将是清产核资、解决不良资产、注资、股份制改造,也包括条件成熟的时候上市。

  现在改革实施方案尚在研究当中,最后要报到国务院批准之后才能实施。

  在改革的时间问题上,今年年底启动肯定没问题,如果进展顺利,有可能提前。

  此外,国家审计署已经将国开行列入了今年的金融审计计划,预计下半年将开始对国开行的审计工作。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国开行的商业化改革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有什么区别?

  朱元樑:流程大致上类似,都要剥离不良资产、注资等;国开行改革的方向将是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也类似。

  我认为,不同之处是国开行本身的特性——国开行是一家“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的银行。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中长期业务的信用风险要更高,这就要求改革时考虑到这种特性。此外,在资金来源、网点布局等方面,国开行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是不同的,国开行不能吸收存款,网点布局也不会设到县一级。

  因此,我个人认为,国开行要补充资本金,而且资本金比例要高于普通银行的8%,从而能够与中长期风险的特征相适应。

  《第一财经日报》:国开行的改革方案已经确定要让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吗?

  朱元樑:据我了解,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原则上是一致的,赞同将国开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大于8%的水平,但具体水平还没有确定。

  我认为,参考国际上办理中长期信贷业务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水平,15%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

  《第一财经日报》:一次性注资之后,国家还会不会对国开行进行再注资?

  朱元樑:国开行需要建立完善的资本金补充机制。比如,如果资本金充足率定在15%,那么在以后的业务发展中也要保持这个水平。

  资本金补充机制是多样的。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国开行改革的要求来看,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我认为国家不会再对国开行进行再注资。

  国开行可通过利润、上市募集资金等多种方式来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

  《第一财经日报》:按你的理解,全面商业化之后国开行的性质将是一家普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那么在国开行股份化的过程中,民营资本、外资资本是否有资格参股?国开行是否需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朱元樑: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国开行以后可能会上市,因此我相信各种类型的资本都是可以引入的。

  我认同渐进性。比如,在刚开始进行股份化的时候,先引进国有资本,比如大型央企或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的资金。

  三方面讨论拓宽筹资渠道

  《第一财经日报》:商业化改革之后,国开行的筹资方式将怎样安排?

  朱元樑:商业化改革之后的国开行债券的性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债券性质改变的话,国开行的融资成本将会提高。但毫无疑问的是,发行金融债券仍将是国开行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目前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讨论。

  一是是否可以考虑扩大国开行债券发行的范围。目前只能在银行间市场向金融机构发行,是否可以扩大到社会层面来发行,这样企业甚至居民个人都可以投资。发行范围的扩大会降低筹集资金的利率成本。

  二是能否和特定的企业进行协议存款。改革之后国开行肯定不会吸收个人存款,但是否可以考虑能吸收一些大额的企业存款。

  三是国开行按市场原则兼并一些金融机构,这些小银行成为国开行的子公司、孙公司后其银行性质没有变,还可以吸收存款。这样,国开行就可以使用它们的一部分资金。

  募集资金问题的确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目前正在讨论之中。

  《第一财经日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维护开发银行债权债务的连续性”。这里的“债权债务”是指国开行的什么业务?是否包括国开行已发债券的性质?

  朱元樑:“债权债务”主要是国开行的资产业务,也就是贷款领域。在改革的过程中,防范因为改革而出现一些贷款客户的信用风险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国开行的境外业务拓展计划如何?

  朱元樑:“走出去”的业务已经成为国开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境外业务正在拓展之中。

  目前国开行的境外分支机构只有香港代表处,相信此次改革推进之后国开行的境外业务会有更大的发展。本报摄影记者/王晓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77,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