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我国银行业在宏观调控中稳步前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 16:15 银监会网站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银行业在宏观调控中稳步前进、长足发展的一年。一年来,银监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推进银行业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有效银行业监管能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银行业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贷款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快、银行流动性偏大和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矛盾加剧等问题,对此,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银监会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及时进行“风险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强化审慎监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关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一是出台《关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切实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贷款管理,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和企业,有效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就按揭贷款、委托贷款、公路贷款等问题及时进行了风险提示。二是整顿和规范打捆贷款,联合相关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通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防范打捆贷款风险。三是部署五项专项检查,围绕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组织开展了房地产按揭贷款检查、土地储备贷款检查,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贷款检查以及委托贷款检查。银行业监管工作和银行业风险管理工作在宏观调控中进一步得到加强。截至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3万亿元,增长14.7%,贷款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从创新机制和体制入手,加大对“三农”和小企业等信贷支持力度

  银监会根据“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和产业政策的要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大力推动对小企业、“三农”、就业贷款、助学贷款等业务的开展,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增强社会责任,关注社会民生,在创新机制和市场化导向的基础上,更好的为国家扶持产业和领域以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普遍的基础性金融服务。

  今年以来,银监会按照《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定价、分账核算、审批流程、激励约束、人员培训、违约信息通报等“六项机制”,鼓励开展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定《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创新金融体制,通过流程改造和差别化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银监会参与主办了第三届中博会并承办了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总结推广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提出建立符合小企业特点的脱期法分类制度,推动有关部门在税费优惠、损失拨备计提、呆账核销、抵质押方式等方面提供支持,支持建设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小企业贷款外部环境。截至2006年12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3467.7亿元,比年初增加5396亿元,增幅为15.8%,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比年初下降5.1个百分点。

  银监会坚持通过体制创新改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服务。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合力,鼓励支农融资方式创新,完善配套制度建设,促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督促农业银行发挥自身网络优势,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涉农贷款投入,做好春耕生产和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稳步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二是扩大农业发展银行业务领域,批准其开办农业科技贷款、农林牧副渔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项支农业务,发放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专项贷款,更多地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和小企业的发展。三是结合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把准市场定位,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将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发挥好金融支农的主力军作用。四是适时主动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准入政策。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银监会历时半年,制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有效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度放开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各类资本按商业可持续原则到农村投资创业,引导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增设网点,解决目前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五是积极探索邮政储蓄资金返回农村的有效渠道,加大向农村返还邮政储蓄资金的力度。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户的信贷投入大幅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截至2006年12月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4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93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197亿元,比年初增加12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2亿元。农户贷款中无需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710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001亿元,比年初增加140亿元,农民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

  三、着力加强和改进银行业监管,全面提升银行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银监会不断加强和改进银行业监管,着力建立银行业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持续提高银行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一)加强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监管能力明显提升。

  银监会在全面清理监管法规的基础上,今年新出台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指引》等部门规章。适应银行业全面开放需要,推动出台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成为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里程碑。经过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内容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息科技风险等全方位的银行业审慎监管法规体系框架。与此同时,银监会以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契机,实现监管业务流程再造和监管资源的有效整合,制定统一规范的非现场监测体系,增强非现场监测的分析、预警和指导功能,并通过对非现场监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现场检查的重点领域、机构和地区,现场检查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银行业有效监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加大风险处置和监控,银行业风险状况持续改善。

  今年在宏观经济的变化中,银监会十分注意银行业面临的三大类风险,即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汇率和利率调整变化面临的市场风险;在银行业机构改革中,基层机构和票据业务领域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方面,银监会加强了对不良贷款偏离度和迁徙率的监测分析,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贷款管理,尤其是关注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中企业的贷款风险,关注“两头在外”企业的贷款风险,以及委托贷款等信用风险。在市场风险方面,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的通知》,强化金融创新过程中市场风险的管控。在操作风险方面,以加强案件专项治理为重点,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控。在信息技术方面,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将信息科技安全正式纳入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内容当中。同时,注重排查和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2006年,在银监会的积极推动下,城市商业银行依靠地方支持,不向国家伸手,积极处置不良资产。截至12月末,已有59家城商行累计置换、剥离不良资产685.05亿元,其中信贷资产511.09亿元,非信贷资产173.97亿元。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例由银监会组建前的24%下降到目前的4.78%,平均资本充足率由银监会组建前的-2%左右上升到目前的8.5%。按照“一社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城市信用社整顿与银行机构和业务市场准入联动的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共完成240家城市信用社的整顿工作,占年初未经整顿城市信用社262家总数的91.6%。通过对主要风险的管控,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建设和风险管控水平的全面加强,银行业风险状况明显改善。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经受住反弹压力,连续四个季度全面“双降”。2006年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2549.2亿元,比年初减少713.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1%,比年初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534.9亿元,比年初减少188.5亿元,不良贷款率9.2%,比年初下降1.3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68.1亿元,比年初减少304.8亿元,不良贷款率2.8%,比年初下降1.4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54.7亿元,比年初减少196.1亿元,不良贷款率4.8%,比年初下降3.0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3.6亿元,比年初减少23.4亿元,不良贷款率5.9%,比年初下降2.4个百分点。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7.9亿元,比年初减少0.3亿元,不良贷款率0.8%,比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

  银行业案件多发、大要案频发的势头得到遏制,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各类案件1085件,其中百万元以上大案273件,分别比上年减少189件和56件,降幅分别为15%和17%。

  (三)强化充分拨备和资本监管,银行业抵御风险能力增强。

  银监会按照“准确分类-充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在科学分析各行拨备抵补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上,对各家银行实施分类指导。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系统中全面推行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支持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金、主动提取贷款损失专项

准备金以确保风险拨备充分覆盖其预期损失。经过努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度进一步提高。到2006年末,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达到100家,比年初增加47家,达标率为66.7%,资本充足率达标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为77.4%,比2005年末提高2.3个百分点。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更为审慎,贷款损失准备金缺口进一步缩小,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12月末,主要商业银行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缺口4547亿元,比年初减少1484亿元,准备金抵补率41.7%,比年初提高18个百分点。

  2007年,开启了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全面竞争的新时代,银行业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银行业监管工作将迎接新的考验。银监会将继续坚持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提升有效监管能力,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切实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进一步加快银行业创新发展,确保我国银行业稳健、高效运行,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银行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