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村镇银行试点萌动 农民对新模式缺乏足够热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5:01 第一财经日报

  湖北:众多企业“削尖脑袋”想办银行

  刘浪

  湖北农民谢建设很好奇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打听“农村银行”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利息特别低,国家又向农民让利?”他说自己正需要一笔钱,但贷款是个问题。

  这个省已被列入国家降低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首批试点,并将以村镇银行和全资贷款子公司两种模式在十个试点推行。谢所在的宜昌市五丰县采花乡,正是该省10个试点之一。

  和谢建设一样,当地许多农民甚至与金融业有关的官员,都不了解即将到来的这场试点。

  湖北省银监部门的官员则表示,实际上,农村和农民正处于金融饥渴之中,村镇银行的出现,将对此情形进行有效调节。

  企业:“有钱就去开银行!”

  “有钱就去开银行!”这是最近武汉市企业界的一句流行语。《第一财经日报》从湖北省银监局了解到,这一流行语的背后现实是,众多的企业正“削尖脑袋”想加入开办银行的队伍之中。

  湖北省此次圈定了大冶市、仙桃市、恩施市咸丰县、襄樊市谷城县、十堰市竹溪县、钟祥市、公安县斗湖堤镇、嘉鱼县、随州市曾都区和宜昌市五丰县采花乡共10个试点。据湖北省银监局相关人士称,所有试点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当地的金融需求量较大、金融服务相对薄弱、信用基础好、当地政府态度积极。

  “现在每天来谈投资的企业都挤破了门,我们完全没休息时间。”湖北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银行外,很多原本不从事金融业务的企业都纷纷表达投资农村银行的意愿。短短半个小时的采访,多次被咨询电话打断。

  “但我们首先还是考虑银行。”该人士表示,除了政策上有明确规定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控股外,从地方金融安全和农民利益出发,优先考虑银行也是现实的必须。据介绍,目前有意在湖北投资开办村镇银行的,以江浙地区的资本为多,“其中有很多相当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许多银行也在竞争发起人资格,目前已有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湖北省本地企业中,武汉市商业银行和湖北农村信用联社都已经提交相应方案。

  农民:“不把钱存这样的银行”

  湖北省银监局方面称,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各个试点的积极性也相当高,但《第一财经日报》从多个试点的实地采访中发现,多个地方相关部门对即将在当地推行试点并不知情。

  同时,与企业界的高涨热情形成对照的是,当地农民对即将诞生的村镇银行这一新模式似乎缺乏足够的热情。

  “新银行能够解决我们农民的贷款困难,当然是好事,但从我来说,不会把钱存在这样的银行。”谢建设的这句话颇具代表性。记者在采花乡多个村组了解到,当地农民收入水平与同类地区相比尚属不错,同时,村民具有一定的投资意识,因此,对资金的需求较大。村民们都对未来村镇银行解决贷款难寄予厚望,但也纷纷表示,由于此类银行属“杂牌子”,因此对其信誉表示担忧和怀疑,同时,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认为这是国家的一种“准福利”行为,在这样的银行借钱,先不用考虑还。

  “存了钱,结果被老板卷走了,喊天都不行。”这是当地许多农民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这完全是不必要的担心。”湖北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在对农民此类担心表示理解的同时解释说,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对未来的村镇银行缺乏了解所致。“从上到下,我们都有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机制。”不过他并没有具体说明有哪些有效的防范机制。

  业界:“对信用社是当头一棒”

  之前,湖北当地农村的主要金融服务机构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处于垄断地位,但同时好好的一个市场,也没有充分开发好,因为没有竞争。”湖北省银监局相关人士对农村信用社的表现并不满意。

  这基于一个现实,即大多农民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谢建设对此感受很深,他谈到自己曾向当地信用社贷款,不仅授信额度“根本就像是做样子(意思是太少,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办理的手续繁琐,最主要的是,“他们好像根本就不想贷款给农民,怕还不起。”

  谷城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的新闻在网上有不少,但当地接受采访的农民表示,实际上,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对象,主要还是“农民中的有钱人”,很多真正有需要的很难贷到款。由此,民间借贷成为一种现实选择。

  据湖北省银监局人士介绍,湖北当地农村的民间借贷利率至少在9~10个点以上,有些私人借贷甚至达到20%,这明显高出了城市的利差,一方面说明农村是个不错的市场,另一方面,反映出农村金融市场的饥渴症状。

  采花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原信用社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尽管目前对村镇银行试点情况还不了解,但一旦真的村镇银行落地,“对信用社是当头一棒。”他介绍,实际上,近年来信用社也在进行种种调整和尝试,加强服务的贴近性和有效性,但由于本身机制所致,收效不如预期。他甚至预测,现在农村信用社中将会有大批人才流向未来的村镇银行,这将对信用社形成致命的冲击。但他同时对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控制表示出些许质疑。

  “农信社那么重的机制包袱、人员包袱,都能‘活’得那么好,完全市场化的新的村镇银行,肯定会有更好的前景。”湖北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对未来的村镇银行显得信心满满。插图/刘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