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农村金融改革蓝图尚待细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03:41 第一财经日报

  霍侃

  “农民自发的资金互助是农村金融的免疫系统,如果没有免疫系统,有多少外来资金都没有造血能力。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质量和成败。”

  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给9亿农民带来了好消息,这次会议上,农村金融改革成为重点内容之一,讨论涉及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等的发展方向,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农村金融改革勾勒出一幅令人期待的美好蓝图。

  不过,勾勒蓝图不易,细绘蓝图则更难。目前,各类农村金融机构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信社理顺关系

  当前,农信社是农村最主要的金融机构。此次金融工作会议给农信社的定位是,要办成为“三农”服务的社区性金融机构,并强调农信社县一级的法人机构长期不变。这一定位意味着未来农信社仍将是农村金融主力军。

  经过3年多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也实现了农信社交由地方负责的初衷。

  但农信社改革也出现了一些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其中,颇受争议的是县联社与省联社的关系。中国

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去年12月11日在“《财经》年会”上曾指出,现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后,成立了县联社,县联社又出资成立了省联社。从理论上讲,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但最后是省联社管县联社,股东就成了被管的。因此下一步改革一定要注意怎么样想办法扭转这样一个局面。

  如何理顺县联社与省联社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些省正在探讨的问题。江苏省银监局在去年末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进一步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在对省联社履职情况和改革方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江苏银监局正着手对江苏农村银行组建的可行性和框架设计进行初步论证。

  农信社改革中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股权过于分散,社员(股东)对农信社的经营管理关心、约束的意愿和能力都比较弱,导致不少股东名存实亡。四川省基层信用社的一位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当地农信社的很多企业作为法人股股东,既不愿意过问也不懂农信社的管理,入股只是为了协调与农信社的关系,这样有可能获得贷款优惠,他说:“股东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

  新型金融机构如何发展

  除了已经在农村存在50多年的农信社之外,人们也对农村即将出现的新型金融机构充满期待。

  2006年底,

银监会已经批准邮储银行开业,而且其定位主要是社区和农村,还将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部门,面向“三农”开展业务。据报道,在组织体系方面邮储银行将实行总分行管理模式,即在北京成立邮储总行,对省级
邮政
储汇局进行改组,按行政区划建立省级分行,邮储省级以下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和实际需要,设立精简的地市级管理机构。

  现在业界担心的是,邮储银行将从农村吸收来的存款继续应用在农村这一原则如何落在实处。

  金融工作会议还提出,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

  目前,在银监会推动下,四川、吉林等6省(区)的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正在积极开展,已有多家中外资银行提出了申请,四川省还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预计今年7月份之前会有村镇银行和贷款子公司挂牌。

  而央行2005年开始在山西、内蒙古等5省(区)开展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山西省平遥县晋源泰、日升隆两家民营小额贷款公司2006年分别实现税后利润164.9万元和114万元,且到期贷款回收率和利息回收率均为100%。

  但是,这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仍然面临后续资金不足的“瓶颈”,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刘维辉非常希望能得到国家开发银行的再贷款。

  相比外力推动下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姜柏林更看重这种内生组织对农村金融的意义,他说:“农民自发的资金互助是农村金融的免疫系统,如果没有免疫系统,有多少外来资金都没有造血能力。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质量和成败。”

  姜柏林认为,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已经得到认可后,其发展还需要两个政策支柱,第一是财政政策,第二要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资金流向资金合作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