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鄂生谈邮储银行转型 绝不搞成传统商行模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1日 16:57 《财经》杂志
邮储的省分行不能跟其省邮政公司建立隶属关系;邮储银行初期仍将以吸收存款为主,资金由总行集中批发运用。 “第一,不要以为这是一家新成立的银行;第二,不要以为完全按照传统商业银行体制运行——那是不现实的。”近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就邮储银行转型问题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这样表示。相关的采访内容刊登于1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上。 2006年6月22日,银监会批准筹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年底,银监会批准邮储银行开业,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持有。2006年12月31日,邮储银行成立的同时,邮储银行的高管任职资格也获得银监会通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原局长陶礼明出任邮储银行行长。 邮储银行被称为“绿色银行”,成立之初即是中国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6年底,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1.6万多亿元,规模仅次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邮政绿卡发卡量达1.4亿张,是第三大发卡机构;邮政储蓄网点超过3.7万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是中国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 据《财经》记者了解,邮储组织体系改革的第一步,是将按照扁平化管理要求实行总分行管理模式;在北京成立邮储总行,对省级邮政储汇局进行改组,按行政区划,建立省级分行,邮储省级以下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和实际需要,设立精简的地市级管理机构。邮储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各级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活动。 与此同时,刚刚结束的全国邮政工作会议传来消息,邮政改革思路已然确定。邮政公司和邮储银行只挂牌至省级。邮储将在保留邮政网络吸储功能的基础上,与邮政合屋办公,共用营业平台,对网点进行分类、分级考核,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蔡鄂生直言:“邮储的省分行不能跟其省邮政公司建立隶属关系,未来形式上通过代理网点明确关系,不能让中邮集团的省公司来控制邮储的省分行。”这样,邮储银行将按照“流程银行”管理模式设立内部机构,引入战略事业部管理制度,形成清晰合理的业务管理线条和报告路线,各业务之间相互独立,上下垂直、专业化管理,按照企业内部管理会计要求,对其业务单独考核核算,进行成本和风险控制。 蔡鄂生表示:“邮储股东单一问题是影响公司治理的主要制约因素。中邮集团不会是惟一的大股东,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上市融资增加其资本金;总体看,从邮政独资到股权多元化乃至公开上市是国外邮储改革的成功模式。但我们要走到那一步,还需相当一段时间。” 邮储银行转型后,将获得何种业务的经营牌照,亦是坊间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现在给予邮储的资产业务牌照是有限制的,但绝对不会耽误它的业务发展。资产业务的全面开展,只能根据内外部条件的成熟程度逐步进行,银监会没有具体时间表。”蔡鄂生介绍,邮储银行初期仍将以吸收存款为主,资金由总行集中批发运用。 对邮政储蓄来说,放贷是“新手上路”,因此备加谨慎。目前,每个地市的市区和市县最多允许三个网点开办此业务。蔡鄂生反复向记者强调,邮储银行要通过创新,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道路。“邮储绝对不能搞成现在商业银行的模式,只利用自己的网点培养队伍,一旦有资产积累各级支行都能放贷。邮储既有高端的资金操作,又有低端的客户服务,信贷权的下放要特别谨慎。”- (详细报道见1月22日出版的2007年第2期《财经》杂志“邮储转型”)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财经》杂志网站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