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2007:中小银行生死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2:05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贺江兵

  城市信用社在中国将逐步成为历史,部分城信社将升格为城商行,还有一些会被撤并。2007年,是中小银行生死攸关之年

  “生存还是死亡”,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确实是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必须要在2007年解答。

  目前,中国的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即将成立的村镇银行等。

  1月5日,江西省抚州城信社被关闭,拉开了经营不善、地方政府不愿援助的城信社退出市场的序幕。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苏省长江城信社等40家城信社因为业绩优良、管理规范将可能获准变身为城市商业银行。

  对现有的城商行来说,2007年将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关键年。同时,银监会在湖北等6个省区将进行村镇银行试点,可能有大量的村镇银行诞生。

  城信社消失

  主要为小企业和个体户提供服务的城信社起源于1979年,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发展高峰,数量多达6000家左右。由于主办单位情况十分复杂,管理混乱。很多地方领导将城信社当成安排子女就业的渠道,造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城信社蕴藏巨大隐患,1997年开始进入整顿期。条件好的转变成城商行;其余大部分与农村信用社合并。目前,中国还有约200多家城信社,一般来说,规模都不大。

  去年,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为城信社发展指出5条路径: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为单一法人社、更名改制为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收购(收回)、撤销关门。

  《财经时报》注意到,与1998年下发的《国务院转发人民银行关于整顿城市信用社的通知》相比,唐双宁的提法少了关乎目前城信社命运最重要的一条——继续保留城信社。

  这意味着,大多数经营状况不佳的城信社,难逃被收购甚至关门的命运。

  江西抚州和江苏长江两个城信社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随着江苏省惟一一家城市信用社——靖江市长江城市信用社变身为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将率先在江苏宣告消失。

  城商行死缓

  2006年底,本来是银行业监管部门对城商行下达“最后通牒”的截止点,“达不到监管要求的城商行将被撤销”。

  但是,由于银监会草拟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破产条例》要纳入《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加之金融机构破产必须要有《存款保险条例》相配套,城商行侥幸地获得了一年的残喘期。

  在强大的压力下,部分城商行采取了区域重组以求新生。江苏银行就是赶在银监会“最后通牒”的最后期限——2006年12月31日重组、开业的,他们借鉴的是徽商银行模式。

  村镇银行待产

  “有死就有生”,不仅是自然界规律,也是金融界常态。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不足、金融服务缺乏的困境,银监会于2006年底大幅放宽了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条件。

  此举可能催生大量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发展农村金融产生积极影响。但业内人士认为,对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这项新政将给它们带来一定的冲击。

  一位曾在农信社工作多年的县联社主任甚至对《财经时报》表示,如果真正照银监会的规定,在村镇开办各种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农信社的冲击将是致命的,相当数量的农信社将会“死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