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政策性银行改革开启 国开行率先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 08:1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李利明 马宜 北京报道

  过去五年来一直争议不断的政策性银行的改革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方向。

  根据本报了解到的信息,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将明确其在中长期的金融业务范围,并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的原则,进行市场化试点。

  这意味着,国开行将转型为一家专门从事批发业务的商业银行。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重点则是改善内部管理,为下一步的转型做准备。

  市场化试点

  “国开行将改制成商业银行”,1月9日,金融领域的一位权威人士告诉记者。

银监会有关人士也向记者确认了这个消息。而此前,国开行的改革方向都被说成是从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的转型。国开行的有关人士也向本报表示:商业化经营并不等于成为商业银行。

  据本报了解,国务院日前召开的有关会议已经明确了国开行向商业银行转型的改革方向。本报获悉,具体而言,国开行将继续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其业务范围,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的原则,进行政策性银行的市场化试点。

  至于另外两家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和进出口行,由于目前其业务的政策性程度较高、国家补贴较多、财务基础较差,转型的基础还不具备,工作重点是改善内部管理,为下一步的转型做准备。

  本报获悉,目前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只是确定了大方向,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具体讨论。由央行行长助理易纲主持、央行研究局及政策性银行人员参与的关于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工作小组正在酝酿改革的具体方案。

  此前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再一次被列为今年金融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而2006年10月央行公布的2006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称:“要改变依靠财政补贴的传统政策性银行定位。转变成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上可持续的、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这已经为政策性银行的转型埋下了伏笔。

  批发性商业银行

  之所以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只有国开行改为商业银行,是因为国开行向商业银行转型的条件已经成熟,转型是水到渠成。

  首先,虽然是政策性银行,从各项财务指标看,国开行都已经达到国内银行业的先进水平。2005年末,国开行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资本回报率和盈利水平分别是0.96%、177%、9.15%、19.5%和228亿元。从这些指标上看,国开行是一家并不需要政府补贴就能够健康运转的政策性银行,具备转型的财务基础。

  其次,国开行过去几年在商业化方面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国开行对于大型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能力在中国银行业是第一位的”,与国开行合作颇多的某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评价道。

  从2003年以来,国开行陆续将一些项目的贷款转包给其他商业银行。如今,各家股份制银行都在争抢国开行的贷款业务转包这块诱人的

蛋糕。此外,国开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次级债券发行方面也迈出了步伐,其中“开元一号”是中国第一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并且国开行已经从事了不少商业性而非政策性的项目贷款,虽然这些项目贷款颇受其他商业银行的“越界”指责,国开行在商业化经营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经验。

  “虽然国开行将改为商业银行,但是它将不会复制目前的这些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模式,将成为一家典型的批发性银行”,上述权威人士称。

  这将体现在国开行“中长期金融业务”的业务范围上面,意味着国开行将不会像其他商业银行那样在全国广泛布点以吸收企业和居民存款,其资金来源依然依靠在海内外发行债券以及未来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不会像其他商业银行那样从事对居民的

零售业务,而是专门从事企业和机构的中长期贷款等批发型业务的批发银行。

  早在1994年国开行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只设总行,不设分支机构,信贷业务由建行代理”的方针。以后由于工作需要,国开行又在重点地区设立了分行和办事处,目前在全国设有33家分行和4家代表处。

  平息商业化争议

  业内人士分析,最高决策层之所以要求国开行向商业银行转型,很大原因还在于平息各商业银行的不满。因为他们一直对于国开行越界竞争表示不满。

  通过介入商业性金融业务,国开行自1998年以来的经营业绩显著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大量交叉重合。

  即使是国开行自身的员工,现在都很难分清自己做的到底哪些是政策性业务,而哪些是商业性项目了。“我们早就不用财政补贴了,所以你可以说我们所做的全部是商业化业务,或者全部是政策性业务。”国开行一位工作人员称。

  依靠国家信用低成本融资,却介入商业性金融业务,甚至在一些地方,“国开行和商业银行抢大项目”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引起了几家有规模实力的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开行的“集体诟病”。从2002年开始,就有国有商业银行领导据此向国务院相关领导“告状”,称其利用国家信用的低成本融资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大型商业贷款项目,是“不正当竞争”。

  面对业界的批评,国开行抛出了“开发性金融”的概念,强调自己已经不再是一家单纯的政策性银行了。国开行行长陈元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开发性金融”的概念:从政策性银行到开发性金融机构,意味着国开行已经不是靠补贴了。我们在市场上能够自主发展,能够主动地用市场的方法去实现政府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是一种发展了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由于它本身具有活力,发展是积极、主动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开发性金融机构,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叫法。

  陈元表示,国开行将继续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三农、县域经济、国企改造、中小企业、就业、创业、走出去战略等当前经济发展中融资空白或者说基本空白的领域发挥作用。但是这些领域有不少被商业银行认为是自己的“地盘”,对于国开行颇有怨言也就在所难免了。某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甚至戏言:由农行负责农村金融业务,国开行负责城市金融业务,我们干脆关门算了!

  一旦国开行向商业银行转型,商业银行的这些抱怨就会自然消失:都是商业银行在同台竞争,虽然国开行有发行债券的优势,但是其他商业银行也有强大的存款基础,两者各有所长。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