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非开发性金融国开行转型厘定商业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8:29 汇赢投资
非开发性金融国开行转型厘定商业化 政策性银行的定位和改革问题终将有定论。在即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作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排头兵,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的定位和改革方向可望得到确认。 《第一财经日报》多方采访获悉,国开行可望被定位为致力于经营中长期信用的商业银行,有限的一点政策性业务进行剥离或采取分账户核算,对国开行的监管将按照商业化金融的思路进行监管。这意味着之前被广泛讨论的“开发性金融”思路等均没有被采纳。 厘定商业化转型 一位官方人士向本报确认,确定国开行商业化转型的思路在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会定下来。 另一位人士对本报透露:“目前国开行的定位基本确定为商业性金融的路子,但主要方向在中长期信用上。”他说,另两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还是要坚持“一行一策”的原则。 有国开行人士向本报透露了同样的信息,但这位人士强调要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才能有最确切的消息。 上述官方人士解释称,目前国开行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准商业性的业务,贷款业务已经并不完全都是国家政策性的贷款。一旦确定了商业性转型的方向,就不应该继续享受国家信用,就应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或增加国开行资金成本 上述官方人士称,国开行的商业化转型不会像普通商业银行业务一样,而是在资金使用方向上将以中长期信贷为主;资金来源渠道上仍然不会吸收存款,将以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等渠道为主。目前,国开行的信贷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发行政策性金融债。 “现在金融机构都能发行金融债券,只是商业化转型之后债券评级会降低,发债的成本会随之上升,商业化银行面临的风险就和政策性银行的国家风险不一样了。”上述官方人士称。目前国开行的成本支出即集中在其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利息支出上。 但上述官方人士同时也表示,国开行现在的资金实力和资产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它的信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对本报表示,一旦国开行商业化转型,其业务范围不能像工行、建行等大银行一样。 “开发性金融”思路未采纳 厘定国开行的商业化转型之路,也意味着之前业界热烈讨论的“开发性金融”概念和思路没有被采纳。 夏斌称,商业化思路与开发性思路不一样。开发性金融的思路还是围绕政府战略意图、政策意图来运作,而商业化思路就是传统的商业性银行业务思路。 开发性金融一直是国开行定位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思路。有官方研究部门在2005年制作的政策性银行改革问题报告曾提出,国开行向开发性银行转型,仍具有国家信用背景,并将国开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5%左右的国际惯例水平。 上述官方人士称,实际上一直就存在开发性金融到底是什么的争论。他认为,政策性银行依靠国家信用实行政策性贷款业务,如果是自己去“开发”的话,那就是向商业化转型。 8%资本充足率监管? 夏斌表示,如果确立了商业化转型的路子,那么之后对国开行的监管应该会纳入商业银行的监管框架,比如8%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等。 这也是商业化银行与开发性银行的重要区别。 截至2005年底,国开行资本充足率为9.15%。如果按照开发性银行改革思路将国开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5%,据有关部门测算,国家将要为国开行注入大规模的资本金。 据测算,去年到2009年4年间,国开行风险加权资产将分别达到19768亿元、23871亿元、28979亿元、35341亿元。如果单靠国开行自身积累而国家不补充资本金,那么其资本充足率将分别下降为8.44%、7.43%、6.36%、5.50%。如果按15%的资本充足率计算,4年分别需要补充资本金1300亿元、1800亿元、2500亿元、3300亿元。 国开行资本充足率目前已经在8%之上,如果商业化转型之后以8%的标准进行监管,那么国开行改革还需不需要进行资本金注资?本报咨询的多位人士均表示,对这一问题还不清楚,一切有待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渐次展开。 “国开行肯定需要长效的资本补充机制,如果转型商业化,或许将来还可以上市融资,凭借国开行良好的资产质量肯定可以成为绩优银行股。”国开行有关人士表示。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