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三大国有上市银行瞄准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2:5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唐昆

  在外资银行大举进军内地的同时,国内大型银行也开始思考实施全球化的战略。昨日,在2006年中国金融论坛上,来自工行、中行和建行的三位副行长表示将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今后的方向是要融入到金融全球化当中去,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工商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牛锡明称,三大国有银行已经完成了海外上市,下一步必须实施全球化。“要牢记80年代日本银行的教训,当时前十大银行有四家是日本的,现在却不见踪影了。”牛锡明认为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未能实施全球化。

  他认为,如何在中国这样的基础市场上走出去,如何与战略投资者合作,如何在海外实施兼并、并购,都将成为工商银行的研究课题。而当务之急是提高信贷质量保持竞争力,为未来的扩张奠定基础。“工行1999年以来新增贷款已经占到了95%,28000亿。这些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只有1.86%。”

  “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国际化道路是有必然性的。”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认为,银行业走向国际化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跟着贸易走,主要的业务是结算清算等;第二个阶段是跟着企业走;第三个阶段是银行跟着资本市场走。

  朱民认为国内银行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关键是建立全球的清算和支付系统,并培养相应的人才,建立产品管理模式。“我们已经是国际化的银行了,境外有603家分支机构,境外资产占银行全部资产的38%,利润占31%左右。”

  而如何进入第三阶段,朱民表示,金融业要跟着资本市场走要求本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否则银行到国际市场只能经营外币而不能经营本国货币,但是人民币实现这一过渡还需要时间。

  此外,建设银行副行长罗哲夫则认为,提高全球竞争力的途径在于加快创新。“从银行内部来讲,金融创新有利于银行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控制风险。从外部环境来看,下一步主要是政策创新,银行在综合经营方面能不能迈出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他介绍说,明年建行的四个创新领域主要在:为公司和客户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以家庭为中心为个人客户提供

理财服务和消费金融产品;加强支付结算和账目创新;关注新的消费倾向和伴生消费业态,如文化、养老、医疗服务等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