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落实土地宏观调控需四个加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11:47 人民网—华东新闻

  赵育民

  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及合肥市“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合肥市大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市国土资源部门在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保障城市发展方面,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加强领导

  合理配置增加综合效益

  为有效保护并利用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合肥市国土资源局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土地利用和供应管理。

  ——实行领导会议集体决策制度。今年4月,成立以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为主任,市长为第一副主任的土地市场管理委员会,制定《合肥市土地市场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建立例会制度,将全市用地计划安排、存量土地收购储备、土地供应、经营性用地上市、资金支出与管理等事项全部由市土地市场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实现全市土地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创新土地储备交易运行体制。将市土地储备中心和市城投公司合署办公,专门负责全市土地的收购储备和基础设施配套等“熟化”工作,较好地解决了拆迁难问题,增加了经营性用地“净地”供应比例。

  ——改革全市经营性用地供应制度。在全国率先实行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投资规模达10亿元以上的非住宅、纯商业项目用地和高科技、大工业项目的配套用地,由市土地市场管理委员会“一事一议”确定供应方式,其余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政府拆迁、净地拍卖”方式出让,促进土地市场的公开、公正、公平,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调整经营性用地供应结构。继续停止高档别墅的土地供应,严格控制低密度、高档商品房土地供应量,增加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量,加大城市拆违、危旧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力度,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变。

  今年以来,合肥市经营性用地“拍卖”供应比例超过60%,土地出让金总额61.6亿元;供应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用地3000多亩,占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54.5%,有效抑制了房价上涨过快势头,保障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加强管理

  保障发展缓解供需矛盾

  今年是合肥市实施“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战略的起始年,土地“需求量大”而“供给量少”。市国土资源局一方面做好年度用地计划的分解安排工作,一方面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工作,以尽量满足全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

  在用地计划的分配上,向大工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教育和社会事业项目倾斜。今年,安徽省下达合肥市用地计划1.66万余亩,市里通过挖掘存量、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争取挂钩周转指标,共安排用地计划2.1万余亩。在试点中,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目前,已组织实施10个试点项目,还有20个项目已获批准。试点工作的开展加快了农村发展急需配套的交通、生产、生活等基础公益设施的建设进程,改变了村庄“布局散、面积小、规划乱、配套缺”等现象,改善了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此外,通过新增耕地置换

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得以有效缓解。

  加强调控

  集约用地提高单位产出

  为切实落实国家

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土地的“闸门”作用,合肥市国土资源局结合实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升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闲置或利用率不高土地的清理工作。截至10月底,已收回和处置该类土地7300余亩,收取土地闲置费2000万余元,大量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提高各开发园区土地投资强度标准。平均每亩投资强度,要求市属三大开发区不得低于200万元,区属开发园区不得低于150万元,县属开发园区及其他地区不得低于120万元。

  ——采取奖励用地指标和建设资金等方式鼓励工业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要求开发园区自建标准厂房的用地面积不得低于工业用地总面积的20%,一般不得低于两层。对建设3层以上标准厂房的开发园区按照1∶1的比例奖励用地指标。市政府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建设多层厂房的企业和开发园区。

  ——合理调整经营性用地规划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建筑容积率,取消建筑限高,力求做到以“最少的土地占有”获取“最优的城市品位”。

  ——探索建立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鼓励实行“飞地”工业模式,保证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

  ——通过整合老企业用地,及时淘汰有污染、能耗高、不符合现行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实施“腾笼换鸟”等方式,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提高现有土地的使用效率。

  加强保护

  责任到人方能严格执行

  合肥市对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紧抓不放,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制度,实行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

  每年年初,市政府都要与各县、区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由各县、区政府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民组和具体农户,每户农民手中的土地承包书上都载明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和质量。到年末,市政府统一组织市国土、计划、经贸、统计、农业等部门对县、区耕地保护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出现的问题,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保护经费,用于耕地保护日常工作所需,基本农田界桩、界牌、界碑以及图、表、册等档案管理,全部按要求得到了落实。

  此外,在市人大、市政协统一安排下,不定期对各县、区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督察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住基本农田“红线”关。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四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协作,重点加强对近郊区和主干公路、开发园区用地的动态巡查,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特别是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

  合肥市每年投入近亿元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整治工作,对新增的近万亩优质高效耕地及时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作者系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