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广发行迎来新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9:30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杨光明

  12月18日,在重组后的广发行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和新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16名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和包括行长在内的高级管理层成员。有关方面当天提供给媒体的新闻稿中也表示,拟任的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和经营班子成员19日下午将正式亮相。而在如期召开的与媒体见面会上,却只有董事会主席李若虹和新任行长辛迈豪两个人露面,而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等几家并列第一大股东没有代表出席,多多少少出乎人们的意料。

  “我并不是孤军奋战,在国际先进人才的帮助下,有投资者团队其他成员的经验,13000名员工也愿意参与银行新的发展历程,我们一定会将广发行打造成国际一流的

商业银行。”辛迈豪说。

  我是广发行行长

  由于普华投资的退出,其原先认购的绝大部分股份转让给中信信托,从而使四家机构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几大股东并列第一,花旗如何协调与其他几家的关系?能否真正拥有并行使管理权?身为花旗竞购团队成员,几大股东是否会在一些问题上达成默契,从而造成董事会形同虚设?今后花旗是否会从其他股东那里轻易地获得更多的股权?这种股权结构是否会引起一系列问题,成为记者最关注的问题。

  辛迈豪解释说,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他们都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作为投资团队,我们是要把广发行打造成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目标一致,因此没有分歧。”

  面对花旗的很多问题,辛迈豪的回答也很巧妙:“我是广发行行长,我代表广发行,而不是花旗”,“相关的问题应问花旗集团”。

  要有耐心

  面对董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各家所占份额、高级管理人员的其他人选,以及广发行明年的经营指标和五年规划内容等问题,李若虹和辛迈豪都表示要有耐心,要给董事会和管理层充足的时间。“在条件合适、成熟的时候,我们会尽快向公众报告高层管理团队的状况。”辛迈豪说。

  同时,借回答这些问题时他特别强调,对媒体和公众公开非常重要,今后广发行在各个方面都将是非常公开、透明的。他在见面会的开场白中,也将公开、透明列为今后广发行三大发展支柱之一。

  老股东资金没有缩水

  在重组完成后,广发行老股东从以前的35.86亿股变为16.44亿股,这是否意味着老股东权益受损,资金缩水?李若虹解释说,广发行老股东所持股份数是按照投资者的入股价格计算的。投资者最终认股价格模拟交易市净率为2.27倍,老股东虽然股份数量减少了,但资金并没少,以后还有增值空间。

  在回答广发行现有职工是否面临调整、下岗危险时,李若虹回答说,随着注册资本金的增加,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大,广发行未来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加大。因此,总的来说,银行的人员是缺而不是多,目前银行没有裁员计划,而只有培训、引进人才计划。

  广发行迎来新时代

  随着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层成员的产生,广发行新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基本建立落实。今后,新的投资者将给予广发行哪些具体帮助?

  花旗集团作为投资者团队的牵头者,是全球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金融机构之一。根据已签署的技术支持与协助协议,花旗集团将在风险管理、内部

审计和控制、公司治理、财务管理、资产负债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金融创新等八个领域向广发行提供支持与协助,帮助广发行实现综合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花旗也承诺向广发行输出品牌和技术,帮助广发行培训和培养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广发行的分销网络及客户群体与中国人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在个人业务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国家电网、中信信托作为国内知名企业,将为广发行提供丰富的市场资源。IBM信贷也将依托强大技术平台,为广发行带来商业价值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辛迈豪表示,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广发行的业务发展方向是在公司、零售、

信用卡每一个领域保持领先。现在需要着手建设管理架构,从风险、科技、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完善管理,同时要特别关注消费者需求。

  李若虹也表示,引进国际先进管理团队,在引进资金的同时,确保能引进先进的经验和技术,这样才能实现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广发行在重组中创造了新的引资模式,赢得了各界的普遍好评。今天,广发行终于掀开了新的一页,我们期待他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