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不对称收购:内地银行亚洲觅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11:03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罗绮萍

  要说近年谈论最热烈的财经词汇,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2005年9月21日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演讲《中国往何处去:从成员到责任》中提出的“stakeholder”一词肯定当选。

  Stakeholder直译是“持股人”或者“共同经营者”,更常用的是意译为“利益相关者”,这个词正好代表内地银行近年与外资银行的“引进来,走出去”策略。

  尽管中国入世的承诺没有包括容许外资银行购入内地银行的股权,但外资银行入股内地银行,却成为入世五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

  根据本报统计,迄今为止,共有24家外资金融机构成为24家内地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有些内地银行引入了1家以上的战略投资者,有些投资者则入股1家以上的内地银行,扣除重复,刚好是24对24,这24家外资机构共砸下了折合1315亿元人民币的巨款,务求尽快分享中国市场这块大饼。

  但内地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利益相关还很不对称。至目前为止,内地银行成功走出去只有一个半案例,一个是中国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100%权益,半个是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印度尼西亚哈利姆银行超过50%权益,但有关交易及作价尚未正式公布。

  建设银行可以迈出内地银行走出去的第一步得益于该行先把美国银行引进来。2005年7月,建行以1.18倍的市净率,作价约25亿美元,出售9%股权予美国银行。现在建行2007年的预测市净率约为2.5倍,美国银行可以说是买进了便宜货。

  美国银行也懂得投桃报李之道。2006年8月,建行宣布以97.1亿港元收购美国银行旗下美国银行(亚洲)全部股权,收购价相当于美银亚洲2005年底账面净资产73.8亿港元的约1.32倍。在当时香港中型银行市价约2.5倍市净率的情况下,建行也捡了个大便宜。

  另一宗未有“利益相关”作基础的走出去案例便没有那么顺利。早于两年前,已传出中国工商银行计划收购印度尼西亚哈利姆银行,直至12月11日印度尼西亚央行副行长Siti·Fadjriah证实,工行将收购印度尼西亚哈利姆银行50%以上的多数股权,但作价仍未透露。

  市场估计工行这次收购的作价不会太便宜。据摩根大通估计,现在印度尼西亚银行2007年的预测市净率达2.75倍,是亚洲区内最贵的,瑞信集团估计印度尼西亚银行2007年平均市净率为2.9倍,也高于内地银行的水平,但瑞信的研究报告同时指出,印度尼西亚银行平均的股本回报率为亚洲最高者,达22.7%,远高于内地银行的14.2%水平。以此看来,工行的收购将有助增加盈利能力。

  内地银行到海外收购,目的除了优化资产结构及增加盈利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直接吸纳外国银行的管理及营运经验。

  以建行收购美银亚洲为例,建行拿下美银亚洲在香港及澳门17家分行后,全盘吸纳了美银亚洲740名有海外银行经验的员工,并正进行扩张海外分行网,美银亚洲行政总裁钱乃骥透露,在港澳,建行将于3年内扩展至35-45家分行的规模,即要增加20家分行左右。

  钱乃骥还透露,新公司日后会成为建行海外扩张的平台,现时正研究海外收购目标,但不能透露详情。他还指出建行可以利用美银亚洲现有的平台,包括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和营运方式等,藉此扩展海外业务;美银亚洲的商业机构贷款及个人

理财服务则可以接触到建行内地庞大的客户网络,在合并后将会有飞跃的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