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吴晓灵:用创新引导信贷流向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13:47 金时网·金融时报

  本报北京12月10日讯 记者宋焱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9日举行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一周年论坛”上表示,“促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调动和发挥金融资金的潜力,可考虑改变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法,在把财政资金投向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金融资金流向农村。”她同时强调,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方式是当前农村金融的重点和难点。

  吴晓灵认为,制度创新、科技普及和资金投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重要因素。要想促进农业发展,在资金投入上除了依靠单纯的财政投入之外,还必须依靠金融资金的流入。但由于农业的弱势特点,金融资金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可能不能自发流入风险较大的弱势地区和弱势产业。因此,财政可以考虑在通过财政支出扶持农业发展时,帮助金融机构承担一部分风险,从而为金融资金的流入创造条件,“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流向农村。

  吴晓灵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转变过去“单打一”的农村信贷市场模式,注重发展农村信贷市场、农村保险市场和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形成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她同时强调,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来设计新的农村信贷市场,使金融机构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效益,愿意在农村长期发展下去。

  吴晓灵强调,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方式是当前农村金融的重点和难点。她指出,中国农村有普遍的存款服务,如农信社、

邮政储蓄等机构在农村吸收了大量存款,但农村缺乏有效的信贷市场,使得大量资金从农村流向了城市。存款市场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必须对吸收存款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实行审慎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农村金融的重点是创新信贷形式,提高农村资金的利用率。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为农村提供有效的信贷服务面临着“点多、面广、风险大”等困难,因此必须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创新贷款方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社会要树立“利率覆盖风险”的理念,利率应该既能够补偿

商业银行放贷的风险,又能够维持其一定的盈利空间,从而实现商业可持续。

  二是金融机构在有了利率覆盖风险的手段之后,应该做好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通过培育客户创造利润。

  三是借款者要增强信用意识,金融机构则要给借款者建立信用的机会,对于一些借款申请,不妨从小额借款开始,让借款人“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使得借款人有机会在借款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信用、树立信心,之后,再考虑随着借款人信用的积累和借款额的逐渐扩大,适当降低其借款利率。

  四是可以考虑设立“财政担保基金”,帮助特定人群和特定产业承担部分风险,建立损失率招标补偿机制。但必须注意,首先应该明确财政担保基金的目标是分担风险,是一种公共支出,对其考核的标准不应是支出多少而应是支出的效果如何;其次,为了防范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应事前确定补偿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再次,为降低财政成本,应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经办机构。

  此外,金融机构要用贷款业务外包的理念,用延长贷款服务平台的方式引导民间借贷行为,如建立贷款员联络制度、互保基金、资金互助组织、小额贷款组织等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