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外资银行人民币信贷借鸡下蛋 抢夺优质贷款客户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 13:27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从中资银行拆入廉价资金并抢夺优质贷款客户 向受调控所限的中资银行拆借人民币资金,转手贷出赚取利差,外资银行以此蚕食中资银行利润核心的利差业务 本刊记者 钟华/文 4年前,南京爱立信突然凑足巨资提前还完南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19.9亿元贷款,转而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回同样数额的巨款。这一被称为“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对中国金融界的震动还未散去,现在更多的中外资企业机构抛弃中资银行,转向外资银行融资。 在外资银行的桥头堡上海,一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说,“目前中资银行不断有外资企业客户转到外资银行去,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愈演愈烈。” 不仅如此,法国兴业银行的一位负责企业融资的人士称,外资银行在华夺取的客户不仅有外资企业和不断壮大的民营企业,还有中资银行最为重要的优质客户——国有企业。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本月初透露,目前已有71家外国银行设立的营业性机构已经增至197家,并在25个城市办理人民币业务,而上海外资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经占当地银行贷款的22%。这意味着外资银行已向作为中资银行利润核心的利差业务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发生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前夜的这一幕,不禁让市场投资者担心:外资银行吞噬中资银行目前赖以生存的信贷和新业务,如果继续这样延续下去,拥有甚至超过国际大行市盈率的中资银行股价最终会一落千丈?目前中国工商银行(601398;01398.HK)的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24.54和3.66,远超过国际大行汇丰(0005.HK)的14.26和2.38。 然而,担心外资银行抢占自己的人民币信贷业务的中资银行,却把大量人民币资金拆借给外资银行,为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信贷业务推波助澜。观察人士惊呼,中资银行在此过程中只获得较低的收益,沦为外资银行的低成本资金供应者,扮演着“代工”角色。 “借鸡下蛋” “拆入17笔,共计10.45亿元,拆出7笔,共计4.47亿元,净拆入5.98亿元。”这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经常进行的交易。其中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是净拆出方,外资银行大都为净拆入方。 上海一位从事货币市场业务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交易员对《证券市场周刊》说,“像花旗银行、汇丰银行这样的外资大行对人民币资金需求比较多,拆入意愿也很强。” 外资银行大量拆入人民币的原因在于贷款资金不足。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还不能面向公众吸收存款,人民币存款数量较少;但与此同时,人民币贷款需求又比较强烈。 外资银行吸收存款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贷款的需要,解决资金的来源除由总行调拨营运资金外,还有外资银行通过外币与人民币的货币互换过来的人民币资金,但这部分资金来源很少。外资银行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就是向中资银行拆借人民币。 “外资银行的贷存比各不相同,但普遍都在200%左右。”一位外资银行机构业务部的负责人对《证券市场周刊》如此坦诚说。而根据相关监管原则,外资银行的贷存比上限为75%。 “(拆入人民币用来放贷)是一种很划得来的买卖。”上述银行交易员称,外资银行一般在拆借市场不断滚动拆入3个月到1年期限的人民币资金,这样来满足投放短期或者中长期人民币贷款的需求。 来自全国银行同业拆借中心的行情显示,银行同业拆入一笔2个月的人民币资金,利率为3.20%左右。“拆借一年期等较长期限的资金一般在短期资金上加50个基点。”而商业银行1年期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都在为6.36%,与外资银行利差空间约为300个基点。 比较而言,中资银行吸收一笔一年期存款的利率为2.52%,简单计算,拆出一笔资金所能获得的收益只能在50-100个基点之间。 外资银行向中资银行拆入人民币资金,为中资银行充足的流动性找到了出路,还有助于商业银行的流动管理。根据央行公布的10月份信贷数据显示,中国金融机构的存差已达到了10.8万亿元。 但这种“借鸡下蛋”的游戏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却是致命的。中资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信贷业务,其利润来源主要靠存贷款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的利润收入仅占10%左右,而国外大行的信贷业务收入不到其总收入的50%。 天赐良机 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总额971亿美元,仅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9%,尽管上述举动目前还不足以对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造成威胁,但一个重要迹象需要引起中国金融业的关注:在中国金融中心上海,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582.84亿美元,在当地银行业占比达到13.41%。 而且上海外资银行人民币信贷业务呈加速增长态势。统计显示,外资金融机构第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一、二季度的平均增量多增15.2亿元;外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在全市人民币贷款增量中占22.3%,较上半年上升5.6%。 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也得益于中国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上半年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超过30%,而前10个月的新增贷款规模已达2.71万亿元,远远超过全年2.5万亿元的调控目标。 为此,央行多次采取紧缩性的政策,相继多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到2.52%、6.12%(1年期),并对中国建设银行等贷款较多的银行多次发放数千亿元的定向票据。 “央行采取这些严厉措施,要求严控贷款,商业银行不得不听,尤其国有商业银行。”一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人士指出,中资银行的人民币信贷投放受到了抑制,而外资银行虽然也受到中国央行紧缩性政策的影响,但不如中资银行那么大。 “中资银行腾出的贷款市场,就让外资银行乘虚而入。”这位银行人士指出,“我们的很多外资企业客户都跑到外资银行去了,这些客户很多都是我们的优质客户。” 这部分客户以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为主,他们选择外资银行融资,尤其是外资企业母国的银行,不仅有着中资银行信贷投放受限的原因,还因与外资银行与外资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和较好的服务水平。 来自中国央行上海总部的消息称,10月份上海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和贷款都出现跌势,前者减少170.89亿元,同比多减273.36亿元;后者减少10亿元,同比多减45.8亿元;而三季度,外资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08.22亿元,同比多增68.6亿元。 不仅如此,外资银行在货币市场获得人民币信贷资金,还乘央行采取紧缩性政策之时,债券市场的短期利率大幅度飘升,大举挺进债券市场一显身手。 根据统计显示,上海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债券投资余额也已达到310.3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11倍。人民币业务税前利润为9.3亿元,同比多增0.78亿元。 与此同时,外资金融机构也在通过回购市场向中资银行加速融入资金。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外资金融机构净融入8081亿元,而二季度为4717亿元,去年同期为3568亿元。 国民待遇 《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到,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增长和投放以短期贷款为主,正好和中资银行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大幅度下降相契合。一位外资银行负责人表示,目前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业务主要集中于外资企业,但其他只要符合该行放贷标准的企业都可以成为该行的客户,贷款利率也主要参照中国央行的贷款基准利率标准,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期限、不同担保情况等情况各不相同。 统计显示,上海地区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已经占到其贷款总额的80%左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外资银行在缺乏人民币存款的情况下,人民币贷款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目前没有遵守贷存比75%限制,而且在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资金最长可以达到两年。 交通银行的一位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说,“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因此,要求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的呼声越来越高。11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草案)》。 条例中明确规定,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需10亿元注册资本,只允许吸收1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存款,其下设分行营运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并满足75%的贷存比限制。外资银行在中国有197家分支机构,但法人机构仅有14家。 这些门槛和中资银行保持一致,明显体现出国民待遇。“尽管外资银行此前对上述监管比例存有不同意见,但修订这些比例的可能性较小。”郭田勇说,“不过,给外资银行一定的过渡期是可能的,也是合理的。” 但是,外资银行的所得税率为15%,而中资银行则为33%。这有待于国家修订相应的法规,统一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