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吴晓灵与尤努斯共商小额贷款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 04:15 中华工商时报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破解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难题 农民融资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瓶颈难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23日在央行大楼,会晤了本月刚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尤努斯是孟加拉国农村银行创始人,他所倡导的小额信贷业务在全球帮助数百万人脱贫。 这两位银行家“面对面”商讨了中国如何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问题。 贷款满足率达到60%:中国农村小额信贷仍存缺憾 “据调查测算,中国农村1.2亿户有贷款需求,现在这一满足率达到了60%。”吴晓灵介绍说:“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依然不高,基层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竞争。” 就中国开展小额信贷的情况,吴晓灵介绍了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大银行提供的下岗失业担保贷款、学生贷款和扶贫贷款,总计有几千亿元贷款额度。二是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有6100万农户享受到1927亿元贷款,覆盖面占到了全部农户的27.3%;还有一部分农户联保贷款,约有1200万户享受到141亿元的贷款。第三类,目前存在的100多个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提供了约10亿元的贷款。 目前,尤努斯于1976年创建的孟加拉国农村银行,已经设立了1100个信用社,为社会贫困人口提供了20亿美元贷款,97%获得贷款的人是妇女。小额信贷为社会最贫困人群提供了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前提,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 小额信贷组织“四不像”的苦恼 目前在中国农村基层的农村信用社和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存在着众多“苦恼”。 据吴晓灵介绍,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解决资金来源瓶颈,中国农村信用社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改革,不过在改革方向上有所争论,虽然经过20多年努力,原有既定目标并没有实现,现在正朝股份制商业化上努力。 “中国农村信用社有3万多家,不亚于孟加拉国的农村银行,希望您能给一些合理建议。”吴晓灵对尤努斯说:“如果能改造农信社,也可提供创新组织的相关建议,提供竞争对手,以激活农信社。” 而现在的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依然没有合法地位,而且也没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来源。“因为过去农村基金会等出现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近年来一直采取严格的审慎态度,不新批金融机构牌照。”吴晓灵说。 2005年,中国还成立了7家小额信贷试点公司,但这同样存在着“禁区”。按照央行要求,小额信贷试点公司“只贷不存”。 尤努斯此前曾对这一“只贷不存”的政策有所质疑。吴晓灵对此解释说,设立这一机构主要是想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各路资金走进农村,100多家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也可做这方面改造。不过,现在仍存在法律障碍,目前只能允许贷款,不能存款。 破解困境需“齐心协力、多管齐下” “应该在不同地区,设立几个不同类型的机构。”尤努斯非常赞同吴晓灵引入竞争机制的想法:“我们曾花了很长时间改造原有金融机构,后来决定建立新机构,引入了竞争机制。” 尤努斯强调说,提供存款服务,也是对农民很重要的金融服务。 “有存,有贷,建立起一整套机构,才能互相支持。”尤努斯建议说:“可以允许小额信贷机构从借款人手中吸收存款,或者也可限定它们吸收的存款额不超过它们的贷款额。” 吴晓灵表示,现在要新建立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需要考虑到中国的政策方面现实情况。要妥善解决农村信贷难的问题,仍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协作,监管、法规等层面均需着力。(24C5)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