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控制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成金融调控着力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11:52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刘敏

  上周五,央行公布的2006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均出现回落。

  面对三季度货币供应与信贷增速双双走低的数据,观察家注意到,信贷走低仅仅是个趋势,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3%,增幅比上月低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47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2.25个百分点。专家表示,大规模的减速显然还没有到来,这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表现,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形势和增长速度有关。

  央行数据表明,在货币供应增速降低的同时,贷款增速也得到了控制。9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仅为2201亿元,比上月大幅下降1252亿元。

  有观察家分析称,这主要是工、农、中、建四大行新增贷款受到有效控制。专家分析说,往年四大行贷款通常占到5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今年这一轮

宏观调控以来,连续出现占比大幅降低的现象。

  虽然三季度货币供应与信贷增速双双走低,但中长期贷款增速同比增长的数字却更加值得关注。

  我们知道,央行信贷调控的主要对象是金融机构的企业贷款,规模和速度以及贷款结构均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央行数据显示,三季度,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加2619亿元,同比多增1025亿元。这表明,虽然信贷增速放缓,但中长期贷款绝对额和增速同比却仍然在增长。数据说明,央行的信贷调控,主要是在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减缓上得到了实现。

  那末,我们如何看待中长期贷款增速同比增长的事实呢?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几乎每一轮的经济过热,都是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开始。而今年1月至8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1%,比1至7月的30.5%回落1.4个百分点,比1至6月的31.3%低2.2个百分点。这似乎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放缓,经济过热已经降温。

  但是,还有一组数据值得我们玩味。这就是今年6月以来,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一直在同比增长,没有放缓的迹象,6月同比增长15.24%,7月增长16.3%,8月增长16.1%。仅仅是9月的增幅比上月降低了0.9个百分点,但仍然比去年同期高1.47个百分点。这其中,增长的主力军就是中长期贷款。

  而在前不久,央行研究局专题课题组发布的一份“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报告称,投资增速反弹的基础依然存在,并会给未来价格带来上涨压力。报告认为,虽然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应该看到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很强。

  上半年以来,针对“信贷”和“投资”两个过快因素,央行出台了包括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上调存贷款利息等一系列强力措施。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采取清查亿元投资等措施,以行政手段力控新上项目。

  很显然,决策层在手段上是行政与经济并用,以“组合拳”方式来进行宏观调控。但就实际效果而言,“投资”和“信贷”仍然是决策层“投下棋子”的关键。10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研究部署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在分析宏观调控形势时认为,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强调要坚持把好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审批新增建设用地,加快落实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这说明,国家对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态势极为重视,控制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已成为金融调控和整个宏观调控的重要着力点。

  观察家由此认为,今年后几个月的货币、信贷政策,仍然应继续采取从紧之态,其中控制从紧力度是为上策。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中长期贷款增速同比增长的事实,表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迎来了一个深层次的结构调整时期。由于

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期的到来,未来5年中国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铁路建设热潮,预计轨道和地铁的总投资额将达2万亿元人民币。结合这一因素,中长期贷款在近期内要向低走可能难度很大。从投资结构看,对轨道和地铁的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特定阶段的必然,如何在顺应这一发展特点的情况下控制好中长期贷款,是对调控的新考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