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中方独资局面被打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0:11 人民网-市场报

  

    中国第一大信用评级公司合资

  日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由中方独资的局面被打破。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公司、中国第一大信用评级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在京宣布:穆迪完成从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手中购买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49%的股份,中诚信仍持有51%的股份,保持控股地位。根据双方协议,在政策允许时,穆迪持股比例可上升至51%。此举为8月9日

商务部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国内企业新规定后,金融业内发生的第一起外资并购案例。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资协议,穆迪允诺未来所有中国区的业务均通过合资公司进行,中国公司进行国际市场发行债券部分,若涉及中国业务也要按比例分配收入给合资公司。穆迪同时会为新合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潜力巨大

  作为金融、

证券业的重要咨询行业,信用评级机构为上市企业的债券和融资、金融机构的财务实力和债项以及各类结构融资和信贷项目进行评级,并对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信息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规模偏小。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债券市场的建立健全,为其提供咨询业务的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将有巨大发展潜力。以美国为例,每年债券市场发展规模占到GDP的20%以上;而我国目前的债市将国债包括在内也仅占到GDP的2%。

  过去的2005年,从中国

人民银行发行短期融资券规定在5月出台以来,为企业短期融资债券评级的信用评级行业经历了一次较大发展。业内人士指出:短期融资只是债市的一部分,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家发改委关于企业中长期债券发行办法的出台,将会为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带来更广阔市场。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资本市场,主要是通过股市解决企业资本问题,曾经风行一时的办法还有从银行间接融资。随着我国入世接轨国际模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科学化,银行负责解决的将只是企业的流动资金问题。而中长期融资则通过股、债二市实现。当代国际通行的惯例是由债券业在资本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债券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为投资者与发债主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评级行业必将迎来一轮大发展。

  评级行业合资是大势所趋

  由于信用评级行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监管当局并未向国际评级机构开启大门。外资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仅限于为有境外融资需求的中国企业提供评级等服务。而在市场上拥有牌照的仅有中诚信国际等几家国内公司。因此外资评级机构与国内公司合资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有业内人士指出:穆迪同中诚信合资开启了国内信用评级行业合资的新局面,这也会形成一个双赢的结局。正如穆迪公司首席执行官瑞蒙德·麦克丹尼尔所说:“在进入中国市场期间,穆迪发现……作为国内评级机构的市场领先者,中诚信国际提供了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独一无二的窗口。凭借中诚信国际对国内市场的了解与穆迪在全球范围内的经验与专长,我们有能力为中国固定收益资本的健康发展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据了解,世界评级三巨头中另外两位在华动向为:惠誉公司较早前与中诚信合资失败后,目前只设立代表处独立开展业务;而标准普尔公司与我国的联合资信公司正在合资洽谈中。

本报记者 张牧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