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衍生业务成沪中资行短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02:23 第一财经日报

  报价和业务开拓能力不足

  本报记者 韩圣海 发自上海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上海银监局获悉,衍生品业务一定程度上已成在沪中资银行的“短板”,和外资银行相比,沪上中资银行在报价能力和开拓力度上都存在一定差距。

  截至2006年6月末,上海外资银行衍生交易合约的名义价值总额为297.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379.49亿元),是中资银行的1.44倍;季度环比增长7.7%,同比增长93.2%。其中,外汇合约的名义价值总额为255.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46.07亿元),利率合约的名义价值总额为4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33.42亿元)。

  同期,外资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业务的收入为544.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351.21万元),是中资银行的2.12倍;季度环比增长106%。外资银行衍生交易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为0.5%,而中资银行仅为0.03%。

  除交易量和交易收入外,中外资银行衍生交易品种结构也有所不同。中资银行衍生交易品种结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掉期业务方面,掉期业务为1472.22亿元,占其全部衍生交易的89%,其余业务占比较小。

  上海银监局称,中资银行掉期业务比重大主要是因为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规避

汇率风险产生的,当然,也有少量是因为对私代客
理财
业务产生的。

  相比之下,外资金融机构衍生交易品种结构分布则比较均匀,远期业务占比64.2%,掉期20.2%,期权15.6%。

  上海银监局分析认为,尽管上海中资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交易量和交易收入已有明显进步,但和外资银行还有一定差距,这主要是因为中资银行对衍生产品的报价能力不足,往往是通过与外资银行做交易对手后,再把价格报给客户,导致一些大客户的流失。

  此外,由于许多股份制银行的总行不在上海,在沪中资银行的衍生品业务开拓力度略显不足,多数银行只是在做传统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或只是基于外币贷款做一些掉期业务。

  近期上海银行业的一项调查显示,未来3年,中外资银行将涉入的重点领域包括

银行卡业务、衍生交易、电子银行、贸易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均选择银行卡业务、衍生交易业务,并认为在贷款领域还将有进一步的创新活动,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将涉足贸易融资、衍生交易等业务领域,外资银行则多选择重点涉入衍生交易和银行卡业务。

  相关链接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16家中资商业银行中,目前已有10家具有衍生产品交易资格。截至2006年6月末,在沪中资银行衍生交易合约的总名义价值为1649.08亿元人民币,其中外汇合约为332.39亿元人民币,占比20.16%,利率合约为1316.69亿元人民币,占比79.84%;衍生交易收入共计2053.34万元,其中代客类交易收入为1988.49万元,非交易目的持有的合约收入64.85万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