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外资机构内地抢人 中资银行正面回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 16:00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万云

  “在我们学校,应聘外资银行尤其是外资投行的竞争非常激烈。他们每年只招几个人,但总有上千人报名。”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告诉记者。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NYSE:JPM)、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三年前开始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招聘优秀毕业生做分析员。今年,摩根大通的“找人”计划以“投资银行案例分析大赛”的方式进行,复旦大学团队成为这次比赛的冠军。这支团队和参与比赛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30名2007年及2008年的优秀毕业生的名单,被留在了摩根大通亚太区的人力资源部。

  “明年,他们不需要递交简历就可以直接参加面试。”摩根大通有关人士表示,“2005年,我们在三所高校招了6个人。今年及明年的招聘人数会大幅增加。”

  外资行人才储备本土化

  从2002年开始,每年九十月间,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小加都要到京沪著名高校演讲,同时寻觅优秀毕业生加盟。在业内人士看来,摩根大通、汇丰银行(HSBC Group)等外资银行在中国本土大举增聘新员工,表明外资银行在为中国的业务发展大规模储备人才。

  今年年底,中国加入WTO过渡期将结束。摩根斯坦利亚太区副主席吴长根表示:“随着市场更多领域的准入,摩根斯坦利计划将中国员工队伍增加至1000人,扩军计划将在2010年前后完成。”记者了解到,摩根斯坦利在日本、新加坡和韩国分别有1800人、200人和80多人的团队,但目前中国团队只有二三十人,分别供职于北京和上海办事处。

  国际投资银行希望培养和储备更多中国内地土生土长的分析员和未来的投资银行家。亚太区主席白睿普强调,摩根大通非常重视中国本土人才战略:“中国内地高校培养的人才并不逊色于耶鲁、哈佛的毕业生。外国人在中国,虽然会说中文,但没有本土文化底蕴,做业务还是有隔阂。”

  相对于投资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因为在中国内地市场业务已经得到逐步发展,汇丰、花旗在内地网点员工队伍在过去十年中从一百多人增加到现在的二三千人。“汇丰内地网络员工95%以上是本地人才。我们有60%以上的分行和支行行长都是从管理培训生中脱颖而出的。”汇丰银行有关人士说。

  “我们计划在2006年和2007年各聘请1000名新员工,以配合我们业务发展的需要。”汇丰中国业务总裁翁富泽在汇丰燕莎中心支行开业仪式上告诉记者。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也为中国业务拓展及增聘员工制定了周密计划。“2005年,渣打员工人数从600名增加一倍至1200名。在未来一至五年内,员工人数同样会大幅增加。”渣打银行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劳坤仪说。

  中资行反应各异

  “管理培训生”计划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一个惯用名词。几年前,“管理培训生”计划也被内地银行采用。选拔和留住优秀人才计划,成为内地商业银行适应经营战略调整、管理国际化和应对同业人才竞争的需要。

  2005年10月,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开始实施“131”人才工程:2005~2007年,全行在做好常规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培养约100名管理骨干、约300名业务专家、约1000名客户经理。该工程被视为招行关键人才的“培养工程”、“激励工程”和“留用工程”。“实施‘131’人才工程,将有助于招行掌握关键领域的关键人才的情况,有助于提高关键人才的贡献度和对招行的忠诚度,也有助于带动、促进其他人才培训培养工作的开展。”招行行长马蔚华说。

  据招行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开始,招行在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招聘“管理培训生”。最近,经过一年轮岗培训的三四十名管理培训生已回到总行,根据各人的特点进入各个部门。“招商银行于2005年年初正式实施经营战略调整,需要一支精通现代商业银行运营规律的管理团队,一大批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经营人才确保经营战略调整的顺利推进。”该行有关负责人说。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显得处变不惊。某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该部门近两年来在高校的招生计划“没有什么变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