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中外资银行上演小企业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 15:47 解放日报

  渣打银行在上海和深圳首推无抵押小企业贷款产品,汇丰银行推出一系列中小企业贷款推广计划,花旗银行开始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客源……与此同时,建设银行宣布3年内将发放中小企业贷款3000亿元,工商银行提出了针对小企业信贷的10项具体措施,交通银行推出“交银展业通”,浦东发展银行推出了“浦发创富”品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也纷纷创新产品,向中小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一直存在融资难的中小企业,突然间成了中外银行的“香饽饽”。

  迫切需求催生多样产品

  

国家发改委的一项统计表明,60%的国内生产总值、60%的出口额、75%的就业机会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仅为银行贷款总量的32%左右,这与中小企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极不相称。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很多大企业而言,
股票
、企业债、可转债……直接融资的手段多种多样。相比大企业,小企业对贷款融资有着更迫切的需求,但手段和渠道却相对单一。因此,小企业融资市场潜力巨大,蕴含着很多机会,为中外资银行开展融资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花旗银行是进入中国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先行者”。对小企业开展贷款业务,花旗的评估体系十分成熟:不仅检查企业的财务报表,更为企业从贸易流程和整体供应链上来控制风险。在贸易融资业务上,花旗银行注重小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对企业的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履约情况、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渣打银行的着眼点相对较高,打出“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最佳

理财服务”的旗帜。渣打宣称,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资金调拨效率低、贸易风险高等难题的同时,更要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了解理财专业知识,充分满足各种财务需求。其推出的无抵押小企业贷款产品,对既无抵押也无担保的小企业主,可贷到最高50万元的贷款,额度虽然不高,贷款期限却可以长达两年。放贷时,渣打银行着重考察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层经验、行业风险以及公司成立年限等因素。这一产品推出之后,因为卸掉了“担保”的包袱,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小企业的青睐。

  中资商业银行也已积极行动。目前,沪上的商业银行正在创新小企业融资产品,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品牌:如工行上海分行的“融通”和“汇通”、建行上海分行的“速贷通”和“成长之路”、浦东发展银行的“浦发创富”、上海银行的“便捷贷”、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的“创业宝”、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的“银贸通”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便利店”等。像交通银行,在全系统力推小企业贷款,其上海分行形成了以专职小企业客户经理为主,遍布全市100多家营业网点为辅的小企业服务网络,“交银展业通”目前已形成4个产品系列。交行的专家透露,在年内实施内部评级法后,将强化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技术。

  中外银行在同一起跑线

  随着5年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与本土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去年7月,中国银监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出台后,外资银行纷纷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布局。而本土银行也已经意识到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巨大前景,悄然开始了与外资银行的竞争。

  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实际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来说,小企业贷款业务是块“新大陆”。而对在本土市场经营的中资银行来说,小企业贷款业务还是块“处女地”:专门的产品、专门的服务部门、专门的信贷人员、专门的机制,一切都是新的。谁起动得快,谁就可能抢占市场。

  “不仅卖产品,更是为企业量身定制方案。”这是渣打银行在小企业贷款领域坚持的理念:银行将随着中小企业的阶段性成长,不断向他们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信用证、现金管理等全套金融服务。而沪上部分银行也开始尝试为小企业量身定制新的贷款评价体系,从而让那些成长性好的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几率大大提升。如工行在充分考虑了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实际问题后,已重新设计了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摸索出了一套新的业务管理体制和风险防范措施。浦发、民生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已经成立中小企业客户事业部,专门管理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民生银行利用与淡马锡的战略合作关系,直接引进其全套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系统以及有关经验。交行、农行等国有银行也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中小企业贷款。

  随着小企业融资这个潜力无穷的市场逐步打开,外资银行在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上高出一筹,而中资银行则在本土业务网络上有着自己的优势。从长远发展来看,中资银行唯有在风险管理机制、制度、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方能赢得先机。在外资银行的集聚地,上海银监局正在关注外资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方面的动作,该局确定了渣打等4家外资银行作为推进小企业贷款的重点联系行,从而深入了解小企业贷款商业化运作的机制,考察外资银行管理技术在本土的应用,为中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提供参考。

  借鉴经验解决三大问题

  然而,中小企业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融资担保缺失和单位信贷成本过高等原因,单单依靠商业银行信贷还难以解决融资难题。国外的成功经验显示,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政策支持,比如通过担保及借助资本市场等方式,能够为小企业融资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国际上,小企业信贷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评级方式,主要是靠财务报表来辨识小企业的信用;二是抵押方式,这是我国目前较为通行的方式,风险相对较低;三是评分卡体系,里面涵盖了和小企业相关的各种信息;汇丰银行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但这种模式需要有小企业信贷记录的广泛积累,同时也需要一个比较好的信用环境。目前部分国内商业银行也有设计此类的“打分卡”,并且建立专门的小企业贷款审贷和管理队伍,或成立小企业经营事业部(SBU),简化小企业贷款业务审批流程,满足小企业贷款“短平快”的特点;四是贴近型贷款,社区型银行走的就是这种路子。专家指出,成功开展小企业贷款服务,关键在于不能把过去传统企业贷款管理模式照搬到小企业贷款上来,而是要用全新的理念、方式和经营模式来做。

  业内人士认为,做好小企业贷款,关键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信息服务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向小企业客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帮助其了解各类信息,如交易对手资信、行业信息等;二是交易成本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尽量精简小企业服务程序,提高小企业服务效率;三是教育培训,要帮助小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本报记者栗玲 本报实习生徐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