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杠杆收购走热亚洲 银团贷款西学东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10:16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陶冶

  伴随亚洲经济的壮大和金融市场的完善,欧美知名银行和金融公司抢滩亚洲早已不是新闻。不过,如今这些金融巨头在亚洲的业务目标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向,这种转向与亚洲正在掀起的杠杆收购热潮密切相关。

  关于这种长期风行于欧美的杠杆收购,比较盛行的一种做法是收购方将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抵押获得贷款,再用所贷款项收购目标公司。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下,亚洲出现了许多处于发展势头极好和极差两个极端的公司群体。对于嗅觉灵敏的银行家来说,这二者之间的鸿沟正是商机所在———为发展好的公司提供贷款或其他融资服务,帮助他们收购发展不够好的公司,进而获取丰厚利润,这就是银行家们的如意算盘。

  如今,这样一场多赢的游戏已然拉开序幕。多年来一直挣扎于移动电话市场白热化竞争的沃达丰(日本)在今年4月份就以150亿美元的价格被软银集团收购,而在这150亿美元当中,有110亿美元是后者借贷所得。据汤姆森金融公司提供的数据,进入今年以来,到目前为止亚洲杠杆收购交易涉及金额已经超过230亿美元,这一数字虽然只相当于美国同期的一半,但与4年前的亚洲相比已接近翻番。

  在亚洲的这些并购交易中,有一部分是由私人股本公司推动的,他们最擅长使用杠杆收购技巧,即低价买入公司后对公司进行重组,然后再在四五年后高价售出。为了获得更好的回报,他们通常都是通过借钱来实现并购,然后再利用收购公司的现金流来支付贷款。另外,那些希望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来实现自身壮大的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也是并购交易的积极参与者。这些公司开始关注西方先进的融资技巧,其中又以银团贷款最受青睐(这种贷款是指由若干银行联合起来向某公司提供贷款,从而分散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比如日本的肥皂制造商花王公司希望收购化妆品制造商嘉娜宝公司以扩展其生产链,并选择了包括高盛在内的若干银行和金融公司为其提供融资服务。高盛集团曾经在一年前帮助花王公司收购了总部位于伦敦的护肤品公司MoltonBrown。这一次,高盛集团又说服了9家银行为花王提供20亿美元的贷款来收购嘉娜宝。

  高盛集团负责东京银团贷款业务的主管介绍说,目前日本公司的管理层和以前相比更容易接受新的想法和交易形式。同样,据汤姆森金融集团提供的数据,2005年仅日本一国的银团贷款总额就达到了2050亿美元,较2001年时的970亿美元翻了一番还多。亚洲其他地方的银团贷款也在起步,以迎接日益高涨的杠杆收购热潮。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是去年韩国海特酿酒公司收购烈酒生产商Jinro公司的交易,该交易涉及金额为34亿美元,其中有9.73亿美元的收购资金来自贷款。

  与此同时,欧美各大银行也在全力以赴抢占市场。许多银行和金融公司开始向各自的亚洲分支机构派送优秀的金融家,同时大挖竞争对手的“墙脚”。比如在香港,摩根士丹利就从其对手瑞士第一信贷集团挖走了一个金融专家小组;瑞士银行也从新加坡发展银行集团挖走了一名资深银行家;美林公司更是成功赢得其对手荷银控股公司银团贷款部门主管的加盟。最近加入瑞银东京并负责该公司亚洲地区银团贷款运作的戴维坦言,各大金融集团争夺人才的目标与亚洲现存的客户需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此外,亚洲各国的本地银行也积极行动,希望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分得一杯羹。日本金融巨头野村控股成立了专门的公司提供收购融资服务;同样,作为瑞穗金融集团一部分的瑞穗公司银行则建立起了自己的银团贷款团队,目前这个团队规模已经超过220人,而7年前这个数字几乎为零。

  伴随亚洲地区杠杆收购的进一步扩大和融资手段的进一步成熟,将有更多的私人股本公司涌入亚洲。据《亚洲创业投资期刊》提供的数据,今年私人股本基金已经募集了近180亿美元投资于亚洲,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募集资金总额。事实上,人们已经可以在亚洲一些影响较大的杠杆收购交易中看到这些私人股本基金的身影了。比如,总部位于纽约的里普尔伍德控股集团3年前就以20多亿美元的价格购得日本电信控股固定电话业务,被认为是日本第一宗大型杠杆收购案。为了达成这笔交易,里普尔伍德从11家银行共获得了相当于总收购价格四分之三的贷款;同样,2005年9月,总部位于洛杉矶的殖民地资本公司以10亿美元的价格购得新加坡的莱弗士控股有限公司,其中有7亿多美元来自于银团贷款,抵押资产为41家莱弗士公司经营的宾馆。

  如今,在亚洲有更多诸如此类的杠杆收购交易正在进行之中。在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大鱼吃小鱼早已司空见惯,但是借助别人的力量壮大自己就需要窍门了。而在越来越多的大鱼想到了这个窍门的时候,银行家们自然就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一黄金时代的到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