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银行业上半年金融数据喜忧参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00:4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妮娜 北京报道

  银监会近日公布的上半年银行业金融统计数据让人喜忧参半。尽管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期限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中长期贷款增长加速让人担忧;宏观调控和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增加银行经营不确定性,未来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

  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增加

  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增加额高于中长期贷款增加额,贷款期限结构明显改善。但在上半年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48.06%,比上半年同期该占比高出约3个百分点,在投资过快增长拉动下的中长期贷款增长加速趋势值得注意。

  数据显示,上半年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1325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0480亿元。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为45.4%;银行贷款期限结构进一步优化。

  但中长期贷款增长高位运行态势明显。根据央行发布的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1493亿元,同比多增了1339亿元,而短期贷款及票据仅新增146亿元,同比多增674亿元,紧缩政策抑制银行放贷冲动的效果有限。

  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

  上半年我国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827.2亿元,比年初下降435.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5%,比年初下降1.1个百分点。但是考虑到上半年贷款增量大,不排除这个因素对不良贷款产生较大稀释作用,未来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

  央行公布的二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每月平均新增贷款高达3627.4亿元,高出去年上半年平均值1205亿元;庞大的分母对不良贷款率的计算具有“稀释”作用;不良贷款率之所以下降,贷款增加的贡献度高于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的贡献度。

  此外,分行业看,银行在

宏观调控重点行业的贷款余额大、占比高,11个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较高,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实施,银行面临较大风险,贷款“保质战”任务艰巨。

  与此同时,到6月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余额增至3025亿元,专项损失准备金缺口比年初减少1302亿元,其中,12家主要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抵补率超出100%,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有55家,比年初增加2家,抵御风险能力增强。

  高度关注利率风险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表明,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包括手续费收入)总计383.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45.9%,保持了连续三年大幅增长的趋势,其中代客
理财
等代理业务收入为5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8%。

  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比率为1:5.1,高度依赖息差收入的盈利结构对银行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专家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缺乏先进技术对利差敏感性缺口和持久期缺口进行分析管理;风险定价能力也是一大软肋,没有历史数据和同业数据,定价水平的提高还有待时日。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如何控制风险和提升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当前迫于流动性过剩和贷款控制的双重压力,银行投向债券的资金规模增幅显著,防止债券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也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