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行政化中国银联遇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03:2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兆琼 高凡 上海报道

  “跨行查询收费”事件目前已经超出了央行、银监会的层面,而延伸到了国家发改委。据悉,国家发改委近日将下达最终文件,对商业银行跨行查询收费做出具体规定。与此同时,中国银联正努力想使得自己的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中国银联,这家由八十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机构,似乎正欲通过对政策施加影响——这一国有企业最常用的手法——来巩固市场地位。

  通常,这家国有股份制企业,由央行退休的司长担任高层;但面对国际

银行卡组织的长驱直入,中国银联即使有高层“撑腰”,要想在市场上取胜,还需要在市场化运作方面走很长的路。

  尴尬

  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曾掀起轩然大波。

  商业银行方面说,银联要收取商业银行跨行查询的费用,所以这笔费用必须由用户承担。“在调查中,我们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免收跨行查询的选择的,但是商业银行可能由于银联的压力,并没有选择免费。”银监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

  之前,银联是不向商业银行收取跨行交易费用的,而在2006年完成了系统的大集中之后,“由于维护和折旧的成本很高,于6月1日开始正式向商业银行收取系统使用费”。

  这项收费获央行正式批文通过。

  8月4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回答有关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问题时说,国人应树立“有偿服务”理念,同时各商业银行应该“让人觉得花钱花得值”。

  “这其实还是为了银联能够尽快完成积累,来进行系统维护。也是考虑到银联原始积累的需要了。”业内人士说。

  但是,6月1日跨行查询费用开收之后,银行的跨行查询交易量迅速下降。“这样实际上也不符合银联当初要做大市场,扩大刷卡量的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其实,跨行查询只是全国9亿卡业务中很小的一部分业务而已,业内人士说,20%的双币卡能带来50%的效益,所以大家都想争夺这块市场。

  在中国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时间表的最后时刻,银联最近上书监管部门,呼吁叫停双币卡。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银联完全是为了独占国内的信用卡市场,才希望央行施加压力叫停一卡双币。”

  但是,“如果叫停双币卡,外币消费的客户可能就会流失,当然不会走到银联去,外资银行坐等这些客户自动走到他们那儿去。对银联也不会是好事,他们也不会抓到外流的客户。”一家国有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人士称。

  现在,银联不仅在有意叫停一卡双币上侵占了他们的股东——商业银行的利益,作为一家中介机构,“现在已经更多参与商户收单这个本来不属于他们的业务中来。”上述四大行人士说。

  据介绍,商户、收单行和发卡行、数据传输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为7:2:1,而银联经常是既扮演数据传输者角色,又以下面全资子公司的名义来进行收单。

  “这样,银联基本上可以在每笔交易中拿到两个点的利润,这成为银联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业内人士称。

  “特殊”的银联

  而这一切似乎都缘于银联没有明确的定位。

  “我们应该算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联内部一位人士说,过了几秒钟又改称,“其实也不能算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我们应该是金融服务机构。”

  在银联的网站上,银联的自我介绍是,中国银联是经中国

人民银行批准的、由八十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金融服务机构。

  据悉,银联归口央行支付司分管。“银联可以说就是央行各司干部退休后的最好去处。”一位商业银行的内部高层告诉记者。他说,不仅银联董事长刘廷焕是原来央行副行长,而且银联总裁万建华、副总裁刘永春都曾是央行的高层。

  央行副行长苏宁在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人民银行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将银联BIN号标准上升为人民币卡行业标准的工作,同时启动将该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的工作。”BIN即发卡行标识代码。

  银联实际上执行了部分行政职能,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卡的BIN号就是由银联来分配的。

  最初,银联就是央行委托VISA在中国建立的信用卡清算组织,而VISA希望把银联变成自己在中国的延伸机构。“不过由于央行一直是银联背后的强大支持者,所以在市场上,银联与商业银行的谈判非常强势。”一位市场人士说。

  不过,面对国际银行卡组织的进入,银联显得紧张不安。

  “VISA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国内投入的广告费用有1个多亿,这是我们远远不能比的。而且他们在国内使用银联的网络,却不能出现银联的标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压制。”银联品牌营销部的屠波称。

  而在国外,银联更加面临着这些国际信用卡组织的挤压。由于VISA、MASTER网络普及,很多商户都会自动选择这些银行卡组织作清算,银联除了在港澳台等和华人多的地区之外,商户很少问津。

  “面对竞争,从经营角度有他们的考虑,这也是能理解的,但是作为垄断企业的这种自我保护,还是太狭隘了,而且,银联与那些国际组织相比,确实还很年轻,但也不能用行政的保护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把持市场。”一位银行人士认为。

  今年4月20日,银联系统停刷长达6个小时,截至目前,银联尚没有做出事故报告。商业银行要求赔偿的声明也没有得到银联的呼应。与之相较,VISA在5年内累积停刷5分钟。

  这桩没有人承担责任的事故至今仍在银联的所谓“处理和整改中”,但是却暴露了政策护佑下的银联的“软肋”。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