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商业银行的艺术气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17:51 财经时报

  中国商业银行巨头们应付“口水官司”的能力越来越强,似乎已经远远高出了它们的经营管理水平,这很让人担心它们是否正在“走火入魔”。

  从多渠道反馈的信息看,近来公众广泛关注的“跨行查询收费”一事,银行巨头们很可能以微小的让步而取得胜利告终。

  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反感,主要在于这些银行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不断地将手伸向公众的腰包。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仅围绕银行卡,收费项目就已经超过百项之多。

  这种行为不但极大地伤害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情感,还让本来形象不佳的中国银行业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就是银行股成了“跌跌不休”的垃圾股。

  人们不看好中国的商业银行有多种理由,但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们缺乏艺术气质,这种文化缺失很难让它们进入高层次的领域竞争,所以精明的投资者对它们用脚投票。

  中国商业银行一贯的做法就是:“找到有钱人,并把钱借给这些不需要借钱的人”,这些不需要借钱的人还被冠上了“高端客户”的美名。为了争夺这些所谓的高端客户,这些银行还大打出手,甚至互相挖角。

  但这些不需要借钱的人很难成为这些银行的高端客户,因为缺乏艺术气质的商业银行根本无法提供他们想要的私人服务。

  美林集团曾发布过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资产(不包括个人居住的房产、收藏品及耐用消费品)以上高收入人群总数已近30万人,但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国内商业银行似乎知之甚少,推出的所谓高端服务也只有诸如不用排队这些小儿科。

  本来,在各家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收藏艺术品与古董来寻求差异化竞争是一个有效方式。但还没听说哪家国内商业银行按这一“国际惯例”为庞大的中国富人阶层提供完善的私人服务,让他们享受尊贵独特的艺术氛围,这也是国内商业银行陷入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

  在欧美和亚洲,许多银行除了做公司业务和

零售业务外,也会涉足古董和艺术品市场。这些古董和字画除了可以作为贷款抵押品外,还是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

  目前,德国银行在全球1500家分行中已有250家分行有公开收藏,藏品以年轻艺术家、现代艺术、德语系艺术家作品为主。这家银行收藏作品已超过1万件,比德国现代美术馆的藏品还多。丰富的藏品不但具有增值的潜力,而且还为德国银行的形象起到了推广作用。

  而在美国花旗银行,通常以策展的方式介绍那些成功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其展厅往往就是花旗银行的VIP室。在让客户享受美仑美奂艺术的同时,又有效引导客户购买趋向;而其在鉴定估价和增长预测诸方面的专长,也将众多艺术品的高端买家凝聚在花旗。

  银行的外包装上面,花旗将银行的营业部,布置得有如艺术画廊,光线柔和,气氛舒坦,环境幽雅,并定期更换装饰物和艺术品,一甩银行冷冰冰的传统形象,让客户在等待或办理业务时,放松心情,享受生命。

  此外,花旗银行艺术顾问的另外一个服务领域则专注于收藏家的遗产处理,未雨绸缪地对客户藏品做出合理的计划与安排。但花旗银行的艺术投资顾问们却通常不建议客户为了纯粹的投资目的而来购买艺术品,他们最乐意服务的对象是那些对艺术真正有兴趣的客户,立足于彼此间的情感互动与诚实信任。这种互动让客户与银行之间有了心灵上的沟通,并以此形成客户的忠诚。

  现在十分火爆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相当一部分艺术品被这些外资银行买走,花旗银行还频频与一些收藏机构联合为中国客户办展。种种迹象以表明,外资银行已经为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做好了准备,大有要将中国的高端客户一网打尽之势。对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尽快提高自身的艺术气质,以和外资银行展开充分竞争,这个问题远比收取三毛钱的“跨行查询费”更重要。(080717)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