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建设风险预警体系 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17:08 金时网·金融时报

  周玮 中国银行稽核委员会风险稽核专员

  在商业银行的众多风险因素中,信用风险是最为重要的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管理历史最为悠久的风险。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预警机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特别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以净利息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情况下),甚至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研究和论述商业银行的资本配置时,也总是将信用风险的资本配置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目的是提前管理并积极应对潜在风险,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占领先机。信用风险来源于多种因素。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点、地区状况、企业本身的财务经营状况、企业股东情况、上下游客户情况等,都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客户偿还商业银行贷款的意愿和能力。此外,多种因素可能同时发生变动,并对信用风险产生综合作用。信用风险与多因素相关并综合作用的特征,决定了一个完善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不仅需要分析各种单变量与信用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且也必须有效监测、分析和应对多种变量的综合变动和综合作用。也就是说,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是由若干个彼此独立、有相互联系的系统来共同构成。从建设路线来看,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先分解后组合”的办法,也就是先从几个独立的角度研究几个不同类别的变量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构造相对独立的风险预警的系统。然后,再考虑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将系统置放于共同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平台上,综合为一个完整的信用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多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加工和处理,形成最终的风险预警信号,从而更为有效地发挥相应的预警作用。因此,考虑信用风险相关变量的特性,商业银行大体可以先从资产组合和单一客户这两个不同的层面着手,构造两套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再进行预警系统的整合。

  资产组合层面风险预警系统体系的建立

  从资产组合角度分析,某个行业、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客户群,其风险状况总是发生着变化。不同的行业,由于其所处的生命周期、内部竞争状况、盈利水平、国家政策以及进入门槛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其行业的风险状况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2003年以来,国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热点行业实施

宏观调控政策,这些行业进入到高风险的状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总量、经济政策、政治状况等因素,也对地区风险状况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例如,某些局部地区信用意识薄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还款意愿淡薄,甚至以拖欠银行借款为荣,这些地区就属于高风险地区,商业银行在这些地区的信贷投放可能面临比其他地区更高的信用风险。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动态跟踪地区、行业和其他纬度的资产组合的政策、容量和竞争状况等因素的变化,及时分析这些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对于其中步入高风险状况的资产组合,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在组合层面的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中,应需要遵循风险分散、预警性、以违约率为核心风险评估、风险与收益匹配等原则。在实施信贷组合管理工作中,应评估现有的信贷组合,分析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跟踪与测算历史违约率;分析宏观经济、行业等可能影响信贷组合整体风险的各类因素,建立相应资产组合纬度的外部风险指数与评级;分析外部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授信组合现有客户群或潜在客户群未来违约可能性的影响,制定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指数与风险评级,并以此进行风险提示与预警;参考业务发展潜力与趋势以及信用风险战略,提出资产组合风险限额的建议,为信贷决策与信贷政策的调整提供定量分析依据;通过定期的监控与业务沟通,了解商业银行内部实际执行中的问题,追踪统计实际的历史违约率,调整和校验风险评估,以及制定风险限额的办法。

  具体而言,从资产组合角度分析,商业银行要着重考虑的是某个地区、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其他口径的资产组合的总量、风险程度、内部结构等是否已经达到某种需要引起重点关注和警觉的水平即“触发点”;如果已经达到了“触发点”,那么,商业银行就应该采用资产

证券化、授信政策调整和组合结构优化等方法,来调整其资产组合的总量和结构,以使各个资产组合的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程度。

  单一客户风险预警系统

  从单一客户的层面来考虑,风险预警系统就是要考虑客户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或者产生的变动因素,分析与客户的信用能力相关性最强的若干因素,跟踪研究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单一客户的预警体系可以考虑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两类因素。

  从客户内部变量来看,财务状况是影响其生产经营情况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银行判断其信用风险的基本要素。尽管信用风险的发生还要受到客户融资能力、抵押担保等因素的影响,但经验告诉人们,在客户最终出现信用风险之前,通常会经历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的时期。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在客户财务状况出现问题但还未恶化到出现违约之前就识别出这些客户,采取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措施,那么就能极大减少银行贷款的风险。基于此,金融界开展了长期的财务危机模型的研究。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会计制度和

审计环境的不完善,很多企业客户财务报告存在不规范之处,甚至存在人为编造财务数据,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现象,给商业银行建立财务模型的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挑战。此外,在信息技术支持方面,建立财务分析预警模型的关键是要求银行建立数据仓库,连续收集客户的完整数据,这在目前国内银行界也是一个难题。

  互联网的发展为银行通过外部信息掌握客户的经营情况提供了可能。从外部性来看,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而上述相关企业的变动,均有可能会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和资信实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可能影响甚至危及客户对商业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偿还。

  如果把借款人本身,以及可能影响到借款人的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称为借款人的“风险域”,则商业银行有必要对单一客户的“风险域”企业进行动态的跟踪和综合判断,建立“风险域”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域”预警系统,即是通过聘请外部信息公司,专门对商业银行提供的客户的“风险域”的各种信息进行每日的跟踪和更新,并每日向商业银行提供最新信息,由商业银行内部的专门人员进行信息的分析、研究和判别,以发现可能对客户授信资产安全构成不利影响的潜在风险,及早应对,积极管理,从而占领先机,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以实现预警效果的管理系统。

  “风险域”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起来后,其监测覆盖的范围取决于商业银行所筛选的核心客户的数量。所筛选的核心客户数量越多,则其监测的“风险域”企业的数量也越大,反之亦然。但总体来看,该系统所监测和覆盖的信息量比较大,这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风险预警体系的IT技术支持

  无论是处于风险预警系统建设阶段,还是在风险预警系统的整合阶段,都是需要以IT支持为基础的。因此,商业银行IT技术平台将是影响其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和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对商业银行的IT建设提出了如下要求:信息集中化。风险预警系统需要综合利用商业银行收集到的内、外部信息,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实现信息集中化。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的建设架构,应该由总行采取自上而下的途径,按照集中化的原则来设计,避免信息分散在不同的分支机构,从而给集中使用上述信息和风险预警系统带来障碍。

  数据仓库(集市)化。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系统,要求商业银行按照格式统一、内部开放、平台整合的原则,建立内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以将所有内、外部采集的数据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之上,并且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共享,以保证所有的数据能够为风险预警系统所用。

  预警自动化。风险预警系统本身要处理的是巨量信息。这种巨量信息处理本身,需要巨大的分析和研判资源的投入。如果仅仅依赖人工来进行信息的分析和研判工作,其效率将会很低,难以满足预警工作的时效性要求。因此,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必然是相当自动化,甚至是完全自动化的研判和信号发布系统。

  当然,风险预警系统的自动化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商业银行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各种信息与风险预警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固化到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软件,从而逐渐实现风险预警系统的自动化。考虑到风险预警工作与各种信息关系的研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风险预警系统自动化本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将是逐渐完善和成熟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