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农信社将成外资竞购新宠 农村金融创新大有可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 10:15 中国证券报

  王妮娜 北京报道

  荷兰合作银行近日购入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10%股份,拉开了外资“下乡”的序幕。前景可观的农村金融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外资本流向农村金融机构;通过股权合作,金融产品和管理技术的移植将逐步改变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外资入股转战农村金融

  荷兰合作银行中国区总经理王旸日前表示,该行将继续寻找股权合作伙伴,对象锁定农村信用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中国农村金融创新领域的空白将给荷兰合作银行带来巨大商机。

  王旸证实,荷兰合作银行目前正在和天津、辽宁的两家农村金融机构商谈入股事宜。“我们对政策的判断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到今天,农村金融是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论及金融体制改革时,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作为三大重点之一。王旸看好外资参与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前景。

  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到今年年底,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的数目将达150家-200家。“目前中国资产规模在3000亿-5000亿元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已经基本上找到外资股东。”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松奇说,去年外资以超过100亿元的资金,创造了境外资本参股中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巅峰,未来组成联社并准备组成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将成为外资的新目标。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大有可为

  吸引外资的是国内农业金融服务的大量空白。王旸说,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服务、一些发达地区的城乡“结合部”消费者

理财的需求、农村经济中个体户、中小企业对金融创新产品的“饥渴”等等,让外资看到了这个市场的财富潜力。

  荷兰合作银行由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而来,108年以来它钟情于合作制,这种农业合作社的组织模式类似于我国的农村信用联社组织,它让农民在农产品加工、农资采购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具备规模效应;农民从荷兰合作银行那里还能以相对低廉的利率获得贷款,扩大农场经营。

  我国农信社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尽管改变了资不抵债的局面,但是一些农信社过分看重规模扩张的速度,往往忽视了社区内股东和农民的现实需求,更不用说利用金融创新开发潜在需求。一些农信社为了提高收益率,热衷于涉足收益回报率高、回收期短的项目和领域,这些陌生领域不仅加大了风险,并且将农业金融需求打入了冷宫,致使信贷投向出现非农化。

  王旸说,荷兰合作银行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借鉴。现在国内的农村合作银行在市场定位上还不太明确,一定程度上甚至和国有商业银行重叠。其实农村金融服务存在很多空白点,为农信社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荷兰合作银行与杭州联合银行合作,将利用自己在结构性贸易、大宗商品融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将杭州联合银行打造成社区银行。

  “通过社区银行服务的便利性、农村合作银行低成本的网络,把业务做起来。”王旸介绍,中小企业的贷款和融资怎么做,

理财产品如何开发设计,这些都将根据杭州联合银行的地域、客户群体特征,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他透露,未来金融产品创新包括将期货引入农业金融服务,“比如天气期货,对于受气候影响较大的农业,引入这个产品将降低农业经济的风险。”

  合作制组织形式成为选择

  采用合作制联合组建的农村金融机构对荷兰合作银行具有较大吸引力。王旸强调,新的股权合作伙伴将首选合作制组织。

  “股份制确实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合作制恐怕是更好的制度安排。”王旸说。

  我国农信社从2003年开始,在

银监会大力推动下进行改革试点。其内容包括由国家提供资金支持,成立省级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进行产权改革。

  王旸认为,中国现在的省级联社更大意义上在行使监管功能,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功能不明显。“比如,集中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帮助成员降低成本,以及提高自我盈利的能力都有待加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