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刘明康通报半年金融形势:警惕地方政府贷款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李涛 发自北京

  一个行长对待当地的父母官态度如何转变?这是建、中、工行在梯次股改上市后必须跨过的“思维之门”,这个问题也正摆到监管层的桌面上。

  上周末,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向主要银行负责人通报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时,“地方政府”成了提示风险的关键词:部分土地储备贷款的问题将一一暴露出来,主要因为土地储备贷款的承贷主体是代行地方政府某些特定职能的土地储备机构,其自有资本低,负债率过高,承担风险能力弱;另外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打捆贷款和跨境作业项目的风险。

  刘明康要求几家主要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深度分析,适时调整本行的信贷政策,做好应对预案。

  监管当局之所以不放心是因为以下几种情况仍然存在:一是向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项目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如缺少固定资产项目准入手续、项目资本金不到位、项目资本金不实、缺少土地准入手续、缺少环保准入手续;二是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借款人用于固定资产建设;三是发放与回收均受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干预和不当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

银监会要求银行要坚决按照五部委文件要求,清理和规范本行的评审、信贷等各项制度,并将清理情况上报银监会。

  而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日前再次向《第一财经日报》否定了建行同地方政府在做打捆贷款,在他看来,建行大量的银政合作协议不是给地方政府授信,不是签订贷款合同,更不是打包放贷,目的是推动地方建设金融生态安全区,在每个地方,都要把共同建设信用省市、法治省市作为协议的内容。签署协议也是为了建行能得到相关保障。去年的诉讼案件中,建行胜诉97%,但是执行率只有30%左右,解决问题需要政府的协助。

  郭树清坦率的背后彰显着这样一个现实,建、中、工行在梯次股改上市后,随着垂直型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分行长们与地方政府的利益默契虽然越来越少,但地方政府也开始打造自己的嫡系银行,加之正值“十一五”规划开局,基础设施投资势头正旺,如果股改上市后的几家国有银行不主动与地方政府套关系,这些优质信贷的

蛋糕会给谁?不言自明。所以郭树清同样坦率地告诉本报记者,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是建行的主要盈利来源,银政合作还会继续下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