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春霞 发自北京
中信银行正一步步迈向年内上市的既定目标。继中信集团连续注资,中信国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以及60亿元次级债券的发行之后,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参股将是最后的“重头戏”。
日前,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中信银行已最后决定引入摩根大通作为战略投资者,但这一消息尚未得到中信银行的正面确认。
自中信银行决定上市开始,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就一直在进行。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在上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谈到,他接触了非常多的机构投资者,很多私募基金、投行以及商业银行给中信银行介绍来各种投资者,包括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资金。中信银行内部一直在反复讨论,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最后考虑一个综合的方案。
“引入哪家外资进来的确是已经定了,现在正在讨论一些细节问题。”中信银行的一位高层对记者表示,但他拒绝说明是哪家机构。
本周,中信国金总裁窦建中曾公开表示,中信银行选择战略投资者的条件是,必须为中信银行带来长期的投资价值。一方面能帮助中信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同时要配合中信银行开拓在东南亚地区的业务。他同时还表示,由于外资银行入股内地银行溢价在1.15和1.22倍之间,中信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进入也应该在这个价格区间之内。
中信国金为中信集团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全资子公司,中信国金曾在4月初以55.44亿港元从中信集团购得中信银行19.99%的股份,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中信银行。本月初,中信集团对中信银行进行了50亿元的再注资,使得中信国金持有的中信银行的股份被摊薄至16.4%。根据中信国金公告,即使有外资战略投资者进入,中信集团将保证中信国金持有的中信银行股本权益不低于15%,而且保证外资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将在其之下。
而对于中信银行的具体上市时间,窦建中表示,上市申请仍有待监管部门审批,具体要根据市场情况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