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 发自香港
在首批银行系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名单出炉后,如何设计QDII产品是近期香港银行业关注的问题,从香港当地银行的态度来看,初期推出的QDII产品会以保本型产品为主。
6月底,银监会公布了首批6家获得QDII资格的银行名单,允许其开展境外代客理财业务。汇丰银行是本次获得开办QDII业务的银行之一,该行执行董事王冬胜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汇丰银行会跟银监会商讨计划推出的产品及其风险。王冬胜表示,由于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汇丰银行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会考虑让这些产品的回报高于人民币预期的升值幅度,同时注重QDII产品的保本性。
王冬胜还表示,汇丰银行的伙伴交通银行在网点和客户网络上有优势,而汇丰银行的专长在于风险管理,所以会同交通银行合作以及通过汇丰银行在内地的分行推出QDII的相关业务。
工商银行(亚洲)董事兼副总经理黄远辉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内地投资者对QDII产品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银行初期产品设计会采取保守的态度,以保本型产品为主,在保本的基础上,再争取较高的回报。”
黄远辉表示,工商银行(亚洲)会在QDII制度下设计一些财富管理的产品,由总行通过旗下的网络销售给内地的客户。由于银监会还没有公布分给银行的额度是多少,细节上还不得而知。黄远辉估计马上还会有5到6家银行获得批准,按每家银行大约有3000万到5000万美元的额度,意味着第一阶段10多家QDII流入香港的内地资金大约在人民币35亿元。
黄远辉认为,QDII的推行是逐步完善的,初期产品设计会有局限性。香港本地银行的主要角色是QDII资金的托管银行和产品供应商。他表示,在QDII制度下,涉及到货币兑换的程序应该是由内地银行来处理,因为国家还没有向香港银行开放资本项目下的兑换业务。
对于可能存在的汇兑风险,黄远辉指出,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背景下,汇兑风险主要是由客户来承担,内地银行要面临的风险有限。他说,尽管市场上有人民币远期合约NDF可以作为对冲工具,但该产品的溢价很高,从银行角度来说成本太高,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对冲产品。
首批QDII资金只限于投资境外固定收益产品,包括具有固定收益的债券、票据和结构性产品,但不得直接投资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韦柏康日前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他相信内地会陆续批准香港本地银行开办相关QDII业务,韦柏康还表示香港其他的银行同样也做好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