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泰州西鲍粮库内,东鲍乡的种粮大户贾成国仔细点数着即将售卖的几十筐粮食。黄橙橙的麦粒,映衬着他的笑脸,“比去年多卖了5000多块钱。”贾成国告诉记者:“如果明年还能实行最低保护价,我还想多种几亩地。”
去年底以来,我国普通小麦、普通籼稻等粮油品种总体上需求不旺,市场价格持续低迷。为此,今年3月初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4月份出台了做好
小麦购销、稳定市场价格的措施,5月16日公布了《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决定在安徽、湖北、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六个小麦主产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
今年夏收,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年,春天制定的“惠农”政策到夏天已见“落地”。农发行江苏分行行长石晶莹为记者仔细算着这一笔惠农经济账:“去年红小麦农民出售价0.65元/斤左右,今年为0.69元/斤,每亩增收32元。今年江苏全省预计收购最低价小麦103亿斤,这得多少钱?相当于这些钱全补给农民了。”
“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入市收购的信心,改变其对后市价格的悲观预期,而且有利于中央政策取信于民……”石晶莹告诉记者,“预案启动后,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售粮积极性空前高涨,收购进度、总量比去年同期有大幅的增长,增幅均在90%以上。”记者在西鲍粮库采访时,当地粮库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天气好,这里到处是人、车、粮,挤都挤不进来。”
作为巨额夏粮收购资金的供应者,农发行能否及时足额供应收购资金关系着预案能否顺利执行。预案启动之后,农发行也将面临更大的资金供应压力。面对重任与难题,农发行将如何破解?
收一斤粮给一斤钱“对夏粮收购这项工作,农发行是完全站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的。”农发行江苏分行副行长丁树荣说。
为保证最低价预案顺利实施,4月下旬起,江苏省各级农发行即开展了夏季粮食收购调查预测工作,通过走访调查小麦种植生产情况,预测全省小麦生产总量、匡算小麦收购资金需求总量。预案一启动,农发行就及时对收购企业提前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作为企业的铺底资金,确保企业收购按时启动。截至目前,江苏省1264个库点无一因资金供应断档而影响收购,更没有一例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
“有多少收多少,我们资金准备得很充足,即使将全省商品粮全部收购都没问题———只要农民交,企业必须收;农发行会及时供应资金。”丁树荣告诉记者。
6月22日,农发行泰州分行行长冯鲁平向记者介绍:“按照农发行的贷款条件,这个购销公司本不具备贷款资格。2002年以来,该公司一直未正常营运。最低价预案启动后,为保证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顺利实施,农发行泰州分行协同相关部门迅速为其办理相关资格审批。从双方经办人员具体对接,到农发行发放首笔调控贷款,总共只用了五天。”
除开通“绿色通道”足额供应资金外,根据市场情况,农发行还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自主收购小麦。据了解,泰州分行目前已审批小麦调控收购(最低价收购)贷款9.8亿元,小麦自营贷款2.73亿元。购销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撬动了当地粮食的市场价格,
宽放严管,力控风险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以来,政府兑现了对农民的承诺,农民利益得到了保护,收购企业得以做强做大,而农发行基层机构也因贷款的增加扩大了利息收入来源,可谓皆大欢喜。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
截至6月20日,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安徽、湖北、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六省农发行,共发放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贷款213.11亿元。而根据收购进度,后续还将有大量资金源源入市。如何确保巨额收购资金安全,成为农发行必须认真考量的一大问题。
“6月1日夏粮开秤收购以来,全行几乎取消了节假日,主要行领导带队深入一线,了解收购企业、加工企业、售粮农民和粮食经纪人等各方面的反映,掌握小麦的收购价格和入库小麦的质量情况。”石晶莹说,“为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我们制定了详尽的收购资金管理措施。”
据了解,今年农发行所有小麦收购贷款全部实行一次审批、分次发放的管理办法。根据收购情况,农发行力求掌握资金供应的节奏和额度,合理确定企业的货币资金占用额度,防止超量发放贷款和货币资金超量结余。基层信贷人员每周至少核实一次小麦入库数量和有关凭证,并与所发放贷款或汇划资金额度进行核对,确保企业按约使用贷款,防止企业挤占挪用贷款,保证入库粮食成本价值与贷款资本价值相一致,并将核查码单作为向企业发放后续收购资金的基本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发放收购贷款同时,农发行还应以每斤两分五厘标准足额发放收购费用贷款。“按我们预计收购最低价小麦103亿斤计算,大约需要发放25750万元收购费用贷款,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同样需要我们管好、用好。”石晶莹说。
“这部分贷款农发行管理得很严格,原则上我们只能用于收购人员工资、粮食整晒、仓房内耗材、县内集并以及粮机具的运行、维护与修缮费用。”兴华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经理周玉海告诉记者:“对照收购费用贷款开支范围,农发行信贷员经常性审查企业费用开支的相关单据,督促我们合理适度开支收购费用。”
警惕风险传递根
据规定,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粮权归中央所有,收购过程中产生的利息及费用均由中央财政负担,任何企业不得擅自销售;如果将来国家对这批粮食进行拍卖,则所有盈利均要上交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
“从理论上来讲,农发行并不存在风险。但如果其他执行主体不能有效控制风险的话,风险还是有可能传递或转嫁给农发行。比如说收购企业如果保证不了小麦的质量,中储粮总公司就不会确认为最低价小麦,以市场价售卖必然达不到0.69元/斤,这样,收购企业的这部分损失就可能传递给农发行。”冯鲁平说。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好质量关。”冯鲁平说:“特别是泰州地区,地势比较低,仓库渗水、漏水情况严重,把粮食的水分控制好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还有一个是仓容问题,中晚稻收购工作继续启动后,后期的信贷服务工作将会更加艰难。”据农发行反映,粮食企业改革改制之后,许多地方的仓库绝大部分都被卖掉了,另有一些是卖不掉的———“至少有一批仓库因长年失修,已经不适合装粮食了。真要把粮食放个一年半载,质量肯定下降,这将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也是我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