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多数美国人对加息喊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10:46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袁蓉君

  从2004年6月底以来,美联储已经加息16次,联邦基金利率从46年来的最低水平1%提高到5%。美国当地时间6月29日,美联储将宣布本月货币政策会议结果,市场普遍预期会再次加息25个基点。尽管如此,在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加息周期之后,美国公众对加息的态度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布隆伯格29日透露,在当天华盛顿时间14时15分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
果显示,因担心连续加息将放慢增速而损害经济,多数美国人反对加息。

  根据这项由布隆伯格和《洛杉矶时报》于6月24日至27日对1321人进行的民意调查,反对加息和赞成加息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为65%和22%。那些挣钱多的人更愿意提高利率。在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被调查者中,有39%的人倾向于加息,52%的人反对。而在家庭年收入4万至6万美元的人中,倾向与反对的比例分别为13%和76%。据悉,此次调查的整个样本的取样误差在正负3个百分点,收入子群的样本误差在5至7个百分点。

  同时,教育程度也是影响人们对加息态度的一个因素。调查显示,具有大学学历的人支持加息的人数是低学历美国人的两倍,分别为35%和17%。另外,政治倾向则对结果影响不大。在民主党中,有68%的受调查者反对加息,而共和党的这一比例为66%,无党派人士为61%。

  从年龄段来看,45岁到64岁的美国人中有70%的反对加息,18%赞成。而在18岁至29岁以及65岁以上的人中,反对的比例为59%。一位退休经理表示,她支持提高利率,因为这可以鼓励人们储蓄、少用信用卡。“这将减缓年轻人的消费支出并使他们在未来20年更有责任感”,她说。

  尽管如此,民众的这种情绪在短期内将不会动摇美联储政策决策者提高利率的决心。今年年初,2000年以来的美联储利率会议记录公诸于世,显示当时的主席格林斯潘和其他政策制定者在讨论政策时几乎不涉及公众意见。相反,他们对通胀和劳动生产率一直备加关注。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在此次会议上将第17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将上升到5.25%,达到200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利率期货显示,部分接受调查的民众表示,连续多次加息可能通过冷却房地产市场而使经济减速,目前不断上升的抵押贷款利率已经使美国人苦不堪言。“在这种特殊时候,我们所能够做的任何不要踩刹车的事情可能都是有好处的”,一位接受调查的35岁网页设计师马奇表示。他说,今年2月,他申请的房屋抵押循环贷款利率已经比几年以前高出很多。

  事实上,短期利率的上调的确意味着美国人的借贷成本上升。数据显示,此次美联储加息之后,商业银行的优惠贷款利率也将随之上升0.25个基点至8.25%,达到5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实,美国公众反对加息并非没有先例。远的不说,就在2000年5月《洛杉矶时报》所进行的民意调查中,美联储就遭到了同样的反对。当时,联邦基金利率经过5次提升以后达到了6%的水平,接受调查的公众以接近3比1的比例反对再次采取紧缩政策。美联储在当月稍后举行的会议上将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至6.5%,并保持该利率水平直至次年1月。此后,为避免衰退和“9·11”恐怖袭击的负面影响,美联储长达1年的降息行动拉开序幕。

  自2004年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还没有受到过猛烈的政治抨击。布什总统和其他政府官员曾经表示支持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来自国会的评论也很温和。在立法者中,批评声最大的当数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吉姆·邦尼,他曾反对布什提名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两个有影响力的贸易团体———全美零售商协会和全美制造商协会曾呼吁美联储停止加息。

  如果美国公众反对加息的声浪继续下去,更大的政治压力可能接踵而至。斯坦福华盛顿研究集团首席政治战略家格雷格·瓦利莱尔指出,当然,美联储不大可能屈服于公众的情绪,除非出现了经济急剧放缓的迹象。“美联储不受公众压力的影响具有悠久的历史”,他说,如果债券投资者认为美联储面对压力非常脆弱,可能导致利率升得更高,因为债券市场向来不宽容这种脆弱。在这方面是有前车之鉴的。因实施的加息策略导致美国经济在1982年至1983年期间陷入衰退,政治家们对格林斯潘的前任保罗·沃尔克极为不满。1982年1月,政治家杰克·克姆普和一位共和党代表强烈呼吁沃尔克辞职。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消费支出逐步冷却,很多分析家认为,未来美国经济放缓是可以预见的,美联储可能会根据经济数据对加息“叫停”。不过,在此次会议上,美联储将不会对下一步的利率走向给出强烈的信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