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人民币理财计划扎堆上市 银行混战理财产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03:53 新闻晨报

  担心资金日趋紧张十余份人民币理财计划近期扎堆上市

  □晨报记者 李强

  面对人民币理财市场的加速复苏,一向沉稳的国有大银行近期突然发力,积极投身到人民币理财的混战中来。在这场混战中,国有大银行与中小银行眼中的“战利品”是一样的
,即手握大量闲钱的客户。

  国有大银行引领理财“扩军”

  自从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来,沪上银行已先后抛出了十余份不同概念的人民币理财计划,国有大行成为此次人民币理财扩军的“急先锋”。

  6月14日起,工商银行“稳得利”人民币

理财第三期率先上市。投资5万—10万元的客户12个月的投资期内可拿到2.25%的年收益率,而如果客户投资达到30万元以上,收益率则可提高0.2个百分点。不甘落后的农业银行本周一起推出“本利丰”2006年第二期的三套人民币理财计划,如果客户委托金额达15万元,其年收益率可达2.4%。

  与国有大银行不同,中小银行仰仗的“利器”就是收益率。中信银行近日推出国内首只以参与新股申购为获利方式的人民币理财计划,预期年收益率达3%—6%;光大银行本周推出的阳光理财T计划以信托计划为投资方向,三套产品的最高预期年收益率达3.6%。此外,其他中小银行推出的各种与利率、

汇率等挂钩的理财计划预期年收益率都在3%以上。

  与中小银行的挂钩型产品相比,国有大银行的理财计划收益安全度较高。

  银行担心资金日趋紧张

  由于产品收益率不高,种类偏少,尽管国有大银行在人民币理财市场中迅速作出调整,但其在竞争中仍相对被动。中小银行的产品收益率、所匹配的产品丰富多样,都特别吸引客户眼球,而这些正是国有大银行最担心的。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中小银行发人民币

理财产品的目的就是希望做大存款,进而带动中间收入、信贷业务的增长。国有大银行逐渐意识到这点,为防止本行客户“投敌”,开始加大对人民币理财的研发力度。据悉,中国银行已推出与汇率等挂钩的理财计划,凭此与中小银行展开竞争。

  另一方面,随着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股市重启IPO分流银行存款。银行业人士普遍预测,银行间资金的流动性将由充裕转为紧张。由此,部分银行最近在人民币理财上的积极行动也属预见性的未雨绸缪。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