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亚洲开发银行专家:警惕超常信贷潜藏不良资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 17: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陈昆才 上海报道

  1.7866万亿,今年1-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总额,已超过全年信贷投放计划2.5万亿的70%。央行迅速展开行动。

  6月13日,央行再次召集商业银行召开“窗口指导”会议,主题依然是控制货币信贷过
快投放,优化贷款结构;14日,央行定向发行了1000亿元的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1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今后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但肯定是微调。

  下一步,信贷和宏观经济调控将走向哪里?6月15日,詹姆斯·巴斯(James R. Barth)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詹姆斯·巴斯是美国奥本(Auburn)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和美国梅肯(Milken)研究所(非营利性经济智库)的高级研究员,他同时是亚洲

开发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供技术协助的专家组负责人。

  宏观调控与信贷监管的平衡术

  《21世纪》:作为亚行向央行提供技术协助的专家组负责人,您对中国银行业的哪些问题比较关切?

  巴斯:专家组一共有20个成员,主要就改革银行法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建议。除了中国银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外,我还关注的是,应该如何使用宏观经济手段来遏制过快的信贷增长,这些手段包括对地产征收地产税,或者通过利率的变化。但是,到底应该使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还是应该同等程度地依赖好的监管,两者的权重该怎样?这是需要平衡的。

  《21世纪》:目前,中国信贷增速确实很快。今年1-5月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经完成全年信贷计划的71.5%。您认为,下一步中国政府采取哪些调控措施最为可行?

  巴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能并不仅仅担心信贷过快增长,更是这很快会转化为不良贷款的日益增加。

  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采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比如加息、改变税率,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在问题严重的时候,要让银监会参与调控,让他们来审查银行,并监督银行的放贷行为。

  《21世纪》:具体如何展开呢?

  巴斯:首先,在某些领域,比如在房地产行业有信贷过快增长的情况,监管机构应该限制放出贷款的数目。

  再者,监管机构可以让银行在放贷时,根据资产的风险性以及贷款被运用的风险状况,来决定贷款利率。

  面对过快的信贷增长,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对于那些风险大的贷款,银行应该提高贷款利率来覆盖风险。另外,银行应有更多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这些监管措施,是辅助宏观经济手段调控,比如与说提高利率,一起来达到调控的效果。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银监会在控制或者遏制过快的信贷增长中的作用。控制信贷,仅依靠央行是不够的,应该协助起来。

  《21世纪》:那么您认为中国银行业有没有这种风险定价能力?

  巴斯:目前,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定价能力是不够的,是有限的。

  如何内部冲销流动性

  《21世纪》:中国信贷过快增长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等因素引发的。一方面央行要对信贷增速进行调控,另一方面银行的钱很多,需要找出路。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冲突?

  巴斯:我认为中国央行在应对诸多挑战时,做得不错。目前对央行主要的挑战是冲销各种进入中国的资本。用一句话来说,央行应该让商业银行变得更加谨慎,自己也应该更加谨慎行事。中国央行应该减少整个市场中的流动性。

  中国要更好地发展资本市场,如更好地推动股市的发展,通过股市来吸收和冲销更高的流动性。还有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也可以吸收银行的流动性。

  另外,中国需要有更多的让居民投资的方式和渠道,实现多元化。因为现在可以选择的方式少,所以,他们倾向于把钱投到房地产业。因为他们预期房地产业的价格会持续的飙升,可以从中获得很高的回报。正是这样的原因,很多热钱也涌入中国市场,希望获得更大的利润。

  《21世纪》:目前热钱涌入是因为

人民币升值预期还比较强烈,您是否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还不够大?

  巴斯:人民币是否还被高估,是否还有升值空间?最好的办法是让市场来决定货币

汇率。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所以,我觉得中国政府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一方面应放宽资本管制,允许资本外流,另外一方面是让市场来决定汇率。中国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上述两方面的转变过程有多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