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昆
银监会日前出台《关于优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结构的指导意见》,开始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银监会认为这是上述机构5-10年内分期分批过渡到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保证。
银监会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省为单位,通盘规划定岗定员、竞争上岗、用工方式、分流退出、薪酬分配、劳动保险等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方案,各机构要具体落实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各项措施,配套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为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创造条件。
现阶段,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队伍总体上呈现数量庞大、年龄老化、学历偏低、效率低下的特点,与改革和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75.5万名员工中,40岁以上员工占比48%,专科学历员工占37%,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8%。
指导意见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用3-5年时间,使员工总量与业务发展基本适应,基本解决员工年龄老化问题,总体文化程度得到持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高、中、低比例基本匹配,员工的分布趋于合理。
到2016年,形成与现代金融业发展要求相协调的员工总量、年龄梯次和文化、专业、分布结构,具备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市场运作和业务创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核心人才能够满足需要,建成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和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