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银行上市筹资潮背后 资本充足率成发展硬约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03:15 第一财经日报

  随着越来越多银行上市,当下银行业“强弱共赢”的竞争局面可能会改变,因为在强化资本硬约束和全面开放的情况下,充分的市场竞争和规模效应将激发资本资源的“马太效应”

  本报记者 韩圣海 发自上海

  银行业正试图在2006年掀起最为波澜壮阔的上市潮。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除了中国银行(3988.HK)、工商银行这两家国有银行外,招商银行(600036.SH)、兴业银行和南京市商业银行等在今年也有IPO计划。

  招商银行是其中出手较快的,该行已向港交所递交了发行H股的申请,拟发行22亿股,今年9月有望在香港上市。

  兴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相关人士则向记者证实,该行已经递交A股上市申请,希望能在年内完成A股上市。

  城市商业银行群体中南京市商业银行的上市申请(全流通方式)已经被

证监会所接受,并有望在今年成为首家全流通上市的城商行。

  此外,民生银行(600016.SH)、浦发银行(600000.SH)、中信银行、宁波市商业银行等近期也有相应上市计划或者是为实现上市而准备。

  联合证券研究员张大威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2006年是银行上市比较有利的时间窗口,香港市场对内地银行估值相对较高,A股市场似乎又否极泰来,IPO也开始重启。”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佘闵华则表示,内地银行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按照改制、引资、上市的步骤,今年迎来上市高潮也是顺理成章。他同时表示,除了上述时间窗口外,银行上市还和资本的硬约束和银行业全面开放这两个时间窗口有关。

  毫不夸张地说,资本充足率成为内地银行发展的“硬约束”,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6年底内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标准。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商业银行为53家,尚不到全国银行总数一半。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口则更为突出。2005年底,117个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7.7%,平均资本充足率约2.7%。

  根据相关规定,银行可以利用次级债、混合资本债券、引入外资等方式补充,但是上市发行普通股显然是首选途径,不仅可以一次性补充核心资本,同时也为银行日后继续补充资本奠定基础。

  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时间窗口则是2006年底入世过渡期的终结。明年,中国银行业将直面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倘若不能补充资本金,势必会令自己在业务扩张和市场竞争方面受到诸多约束,因此在2006年前后完成上市、夯实资本金已成为很多银行的当务之急。

  从目前已经递交的上市申请看,内地银行既有从H股回到A股的“海归”,又有从A股走向H股的“

留学生”,当然也有直接将上市目标锁定在A股的银行。

  浦发银行发展研究部相关人士称:“对于内地商业银行来说,如果单纯考虑融资成本,内地A股上市应是首选,但是在香港上市也有A股上市无法企及的战略作用,可以更好地推进银行的国际化地位和品牌,此外,在香港上市等待的时间相对较短。”

  佘闵华称:“对银行来说,上市主要目的就是补充资本金,在资本获得补充的同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也会因为成为公众公司而提升,尤其是那些中小型银行,上市与否可能会决定它们今后的发展,比如南京市商业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在完成上市之后,就有可能从一个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成全国性银行。”

  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银行上市的意义,他说:“完成上市后,上市银行可能会更少受到行政束缚,更多遵从市场化的操作,同时因为上市,市场也会促进上市银行

竞争力的提高。”

  招商银行有关人士则认为,随着越来越多银行上市,当下银行业“强弱共赢”的竞争局面可能会改变,因为在强化资本硬约束和全面开放的情况下,充分的市场竞争和规模效应将激发资本资源的“马太效应”,拥有更多资本资源的上市银行则将是“马太效应”的受益者,银行业可能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格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