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恳
上海报道
6月1日,新加坡星展银行参股长盛基金管理公司33%的股权。这家新加坡银行,追随着第一大股东淡马锡的步伐,在国内金融市场拨弄着并购的魔方,不断尝试“婚恋”的对象
。
面对国内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诱惑,星展银行并购之路究竟会走多远,为此本报专访了星展银行主席许文辉。
《21世纪》:除了参股长盛基金外,星展银行是否还有类似的金融并购计划?
许文辉:我们会同时考虑自然增长和并购,即并购领先的本土金融机构,以此实现快速成长。并购关键在于能够增加股东的价值。
长盛基金的战略参股支持了星展银行在中国的业务扩展,并补充了我们在亚洲的业务。不仅如此,我们希望与中方伙伴国元、安徽创新及安徽投资共同努力,使长盛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基金管理公司。
《21世纪》:除了并购之外,在2006年金融开放后,星展银行计划的发展路线图是怎样的?
许文辉:按照目前银行业的规章制度,星展计划每12个月增加一个分行。
星展在企业银行服务方面相当成功,今后将继续加强这一块业务。另外一个方面,富裕的内地居民及外国在华个人对于财产管理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内地居民也能够享受到我们向香港和新加坡客户提供的同样的产品及服务。
《21世纪》:伴随分支机构的增加,星展银行的人力计划如何展开?分支机构的高管将如何产生?
许文辉:星展银行目前在中国拥有约350名员工。同时,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本土及中国以外聘用具有不同经验的人才,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星展银行位于上海及海外的学习中心能够提供多方面的培训。除了为业绩优秀者提供充足的职业发展机会外,我们在选择高级别管理人员时会优先考虑本地职员。
《21世纪》:星展银行是否有计划申请QDII资格,并推出QDII产品?
许文辉:星展银行对于向本地个人及企业提供高质量的QDII 服务非常感兴趣。然而我们所提供的产品将严格限定在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星展银行愿意通过合适的业务伙伴来进行QDII服务。
《21世纪》:星展银行如何看待内地市场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
许文辉:从长远来看,中国内地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对星展银行来说是一个有前途的业务。其它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资产价格超过使用者经济承受能力的时候总会出现,而这将导致价格向下修正。政府通过调节供求来缓和资产价格的动荡,会帮助资产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