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辛 上海、南京报道
“速度放缓了。”在看到4月份信贷数据之后,多位江苏金融人士如是说。
据记者从权威部门获取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3月末,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比年初新增1811.5亿元,同比多增962亿元。
这1811.5亿元新增贷款,相当于江苏去年全年贷款增量的84.6%。这让江苏省一季度的增量贷款跃居全国第一,占一季度全国增量贷款的14.4%。
至此,全国信贷运行的“江苏个案”,引发各方关注。
而这一加速度似乎在4月份刹了车。当月,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3172亿元,同比多增1750亿元,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江苏省4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仅比3月份增加了206亿元。
多位受访者表示,这可能与地方监管部门及时开展的“窗口指导”有关。
窗口指导效应
截至今年4月末,江苏辖内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2018.36亿元,同比多增1110.74亿元。4月份当月增加206.86亿元,同比多增168.83亿元。
4月信贷增幅回落,“并不能认为是周期性回落,因为4月份的全国信贷总量还在大幅增加。”一位江苏金融人士分析,“这可能与监管部门较早地进行风险提示有关,江苏银监局在4月初的季度监管例会上,针对一季度的信贷运行形势做出了较为严肃的风险提示。另外,监管部门指出票据融资增长较多,也应相对控制一下。”
“针对票据市场过热等问题,监管部门执行政策的力度较大。”中信银行南京分行一位中层认为,一季度贷款激增,主要是恢复性贷款,借新还旧。投向主要是几个大项目,如南京的港口建设、高速公路等。
但亦有观点认为,窗口指导对商业银行放贷的约束力有限。“贷款增加较多的核心在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为提高经营效率、追求市值最大化,于是加大了贷款投放的力度。那么,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要收紧基础货币,根子在于想办法改革现有的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体制。”一位地方金融官员坦言。
警惕过剩苗头
截至今年4月底,江苏信贷投放增量前5位的行业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含水利、环境)以及建筑业。
对于一季度江苏增量贷款的“全国首位”,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有关专家分析说,今年正处“十一五”开局之年,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的贷款需求全线走高。
他续称,去年末各金融机构在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考核约束下,受抑制的贷款投放能力在今年初得到集中释放,加上“早投放早收益”理念主导,金融机构争相在一季度扩大信贷总量。
尽管一季度江苏省经济金融运行总体良好,但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有关专家仍对一些新问题忧心忡忡。这包括,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营效益下降;上、下游产品价格分化态势明显;“宽货币”状态下信贷扩张效应开始显现;票据市场快速发展中存在风险积聚等。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最新调查显示,江苏省部分行业已经受产能过剩形势影响,经营效益有所下降,部分行业虽然目前不存在明显产能过剩,但已出现过剩苗头。被调查的水泥企业普遍反映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效益下降,平均利润率下降14%,约40%的企业反映产成品库存上升。
虽然4月江苏信贷有所喘息,但一些银行人士仍深感忧虑。“目前银行的贷款找不到出路”,上述分行中层透露,进入4月份,一些开发型企业资金较为充裕,工程还未开工,有些项目还刚刚立项,还在等发改委的审批,所以,暂时信贷需求并不强。“5、6月份发改委的审批结果将出来,而且二季度还有几个大项目要上,所以,下半年的信贷需求可能较大。”
新增贷款三足鼎立
5月25日晚,央行发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金融运行报告。《2005年江苏省金融运行报告》(下称“报告”)指出,2005年末,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5396.6亿元,比年初新增2141.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2692.6亿元,同比多增3023.4亿元。
报告同时称,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在全年贷款增量中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流动资金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新增额之比,由上年的0.69:1提高到1.75:1。
这一格局在2006年得以延续。
有关业内人士介绍,江苏省一季度贷款结构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短期融资票据化;二是贷款投放重点突出,制造业、房地产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业成为贷款的主要投向行业,其中房地产业新增贷款187.52亿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87倍,成为非制造业贷款需求及投放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另外,新增贷款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
截至4月末,江苏省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分别比年初增加774亿元、625亿元和625亿元,即0.38:0.3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