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屠青南 郭凤琳 北京报道
全国票据融资正在对传统信贷起着明显的替代作用。数据显示,在2005年新增的2.4万亿人民币贷款中,有20%是通过票据融资获得,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则逐步下行。
央行昨日发布的《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5年末,票据融资余额
为1.63万亿元,约占全国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其中商业银行总行票据融资余额为2479亿元,占比为15%;票据融资新增额为4700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总行票据融资新增额为640亿元,占比为14%。
《报告》显示,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逐步下行。据统计,北京、辽宁、上海、山东、广东、重庆等地3—6个月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3.6%左右下降到第四季度的3.2%左右;同期的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从2.6%左右下降到1.8%左右。随着我国货币市场日臻完善,转贴现利率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与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等紧密联系,走势趋同,成为货币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敏感信号。
《报告》认为,票据融资市场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票据融资“空转”虚增信贷规模,导致区域货币业务总量信息失真。近年来,个别金融机构为吸收保证金存款,反复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并进行贴现,出现企业存款和信贷规模同时虚增的假象。此外,目前短期融资券在发行方式、流通期限、市场交易等方面较适合大型优质企业,尚难满足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