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争论市场化下政策性银行发展方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03:22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徐以升 发自北京 “分步制定、实施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早已写进了央行2006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而在4月底举办的这一次“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则显得颇有深意,央行、银监会、财政部、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要员悉数出席。
而从会议的激烈程度可以看出,各方对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在很多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例如,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演讲中明确表示,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当前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在一些领域处于竞争关系没什么不对的;而财政部则明确表达了“不与商业银行竞争应该是政策性金融的一个基本原则”的观点。 “以进出口银行为例,过去在出口机电产品、出口成套设备等的时候需要给予补贴,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没有必要再补贴了。”周小川在演讲中试图通过引述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当前政策性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在发生变化,1993年确立的政策性银行所主要承担的目标和任务也在发生变化,现在需要政策性银行进一步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 然而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似乎就是周小川接下来提到的,如何看待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竞争?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讲,也在提出政策性银行已大量出现在竞争性领域。我个人看,处于竞争关系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表明我们正好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了,过去的政策性现在既然变得不需要补贴了,自然它也就变成商业性业务了。”周小川试图以市场环境的变化,来说明两者的竞争是合适的。 然而,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胡学好在随后的演讲中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政策性应该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没有这个特征,政策性银行就不可能产生。政策性是前提,市场化是基础。“我个人觉得不与商业银行竞争应该是政策性金融的一个基本原则。” 工行研究所所长詹向阳也表示:“我们希望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不要加剧金融市场的过度竞争和银行业的同构问题。” 其实,与商业银行竞争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确定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 詹向阳表示,政策性银行转型一般在工业化结束之后才提出来,然而我们国家目前并不是处于这样的阶段。尽管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工业市场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饱和,但还有大量的区域、中小企业、高科技产业、农村极其匮乏资金,这就意味着政策性金融仍有必要存在。 据此,詹向阳认为,当务之急需转变的是政策性银行的目标,不要像以往那样,盯着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项目这些方面,恐怕应该转往待开发的西部、待振兴的东北、极需扶持的农村以及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转移。“政策性银行要避免与商业银行争利,要弥补商业银行的不足,而不是同商业银行作竞争。” 胡学好表示,在政策性银行不与商业银行竞争的原则下,就意味着政策性银行的业务、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存在业务进入、退出的问题。一个领域市场已经成熟了就要退出,重新进入新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出现有限的、适当业务交叉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上我们觉得还是应该把握不与商业银行竞争的基本原则。” 周小川也表示,政策性银行业务仍需要在国内进一步探索。但他提及了一个新的领域,“中国经济更加融入国际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在进出口方面融入国际经济,同时在国际资本流动、收购兼并、资源的互相补充等方面都需要开发性金融。” “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国际化,都给我们带来了政策性银行下一步发展巨大的挑战。”周小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