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2006求解银行改革难点 零售银行成突围主战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02:24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徐以升 韩圣海 吴慧 发自北京上海

  对银行来说,其盈利能力的大小已经能够决定这家银行的生死成败,特别是在国内银行规模相当悬殊的大格局下,盈利能力不仅能体现各自的竞争力水平高低,更是各家银行获得发展的重要基础。

  和国际同行比较,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弱,如何在一个竞争平台上扬长避短,并打造自己的盈利空间?另外一个背景是,在央行的大力推进下,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手段在不断扩展,直接融资规模在急剧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和业务权重需要如何重新考量及调整?

  在银监会的大力推动下,风险管理进入了商业银行的主流视野。如何在和外资银行比拼盈利能力的同时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从信用、市场和操作三个风险体系入手,银行业当如何构筑风险管理体系?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在酝酿转型,但前提是2000年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管理条例》须修改,从而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专司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转而定义为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才可行。另外,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各自转型路径目前并不十分清晰,其差异化转型究竟路在何方?

  有太多太多的难题,渴望在2006年里得到解决。

  1 中资银行突围:谋求盈利新空间

  与此同时,银行存贷差却不断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度充裕,资产收益率开始下降,以存贷差为利润主要来源的传统增长方式左支右绌。伴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银行如何打造新盈利空间

  对于国内的商业银行来说,它们的经营理念几乎要进行一次“哥白尼式”转变了,因为在中国银行业资产基础中占到80%左右的企业银行业务看上去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今年,国内股市再融资重启也已迫在眉睫,越来越多企业将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企业贷款有效需求的增速将继续下降。与此同时,银行存贷差却不断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度充裕,资产收益率开始下降,以存贷差为利润主要来源的传统增长方式左支右绌。伴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银行如何打造新盈利空间。

  当然,盈利空间总是有的,“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必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零售银行成突围主战场

  对国内很多银行而言,这另一扇利润之窗就是零售银行业务,比如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理财和信用卡等。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就表示,中资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推动零售业务的创新。进行市场细分,根据客户的偏好、收入、资产等标准对客户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层次客户提供相应服务,建立适应不同层次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体系并重点发展高端理财服务。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端理财客户几乎是所有银行的重点追逐目标,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根据银行业的“二八定律”,高端客户会给银行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对国内银行同样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已经拥有的资源对大众提供更多的个人理财产品更应该考虑,毕竟,高端客户数量在当下的中国还相对有限。

  不喜欢负债曾是多数中国人的信条,如今则不然,国人越来越懂得利用个人贷款、信用卡等消费信贷产品提高生活品质。与此相关,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也就有了拓展盈利新空间的机会。

  个人住房贷款一直是银行相对优质的资产,或许当下房价的高企会让银行拓展个人住房贷款被诟病,但相信在未来的相当时期内,个人住房贷款仍将是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

  信用卡业务或许是个人消费信贷中最具成长空间的业务,国内各银行的很多资源也正在向信用卡业务倾斜,这也难怪,以花旗银行为例,其信用卡业务利润几乎已能占到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

  目前,信用卡业务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可以想见,未来的利润成长空间巨大,可以为此佐证的是,少数股份制银行已经在信用卡业务上初尝甜头。

  相比之于企业银行业务,零售银行除了利润空间比较大之外,还具有风险分散、资本占用比较少的优势,这也符合当下银行节约使用资本的要求。

  中间业务、混业经营成新增长点

  中间业务是当今国际银行业发展较快的业务,以美国银行业为例,中间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已经接近50%,而从国内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中间业务在全部业务中占比依然较低,对利润的贡献也有限。已公布上市银行的年报显示,即使是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招行,其比例也只有8.46%,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中间业务的利润依然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

  此外,混业经营已是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虽然我国目前实行的仍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但是金融领域之间严格的藩篱已经被打破,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已经成为金融创新较为活跃的领域。若政策环境允许,国内银行也可以继续扩大银证业务、银保业务合作,积极推进基金管理、债券承销和资产证券化等新型的交叉性金融业务,以开拓新的利润来源。

  事实上,银行业未来的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国内银行尽可以在此保持企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弥补“短板”,比如砥砺风险管理技能,为迄今为止仍然受到冷落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另外,国内银行也可以开发一些具有较大市场空间的企业银行业务,比如贸易融资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2005年中国的外贸总额达到了1.4万亿美元,由此带来的贸易融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有一点必须明白,传统的以存贷差为利润主要来源的增长模式必须摒弃,而围绕资本管理这一核心,以风险管理为手段,开拓符合自身特点的盈利新空间则已势在必行。

  2 利率汇率市场化“倒逼”风险管理

  建设银行自有外汇的巨额汇兑损失,已经将汇率变动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考验摆在我们面前,而这正是银行努力的方向

  “目前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适应利率市场化和汇率的波动。”这样一句话会是出自谁之口?答案是建设银行掌门郭树清。

  日前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动、行业产能过剩、国际上原材料价格的变化等都是银行面临的重要的市场风险。

  在银行业改革开放日益推进之时,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及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在中国银行业都日益放大,而构筑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成为银行工作的核心。

  “银行经营的市场环境已经大有不同”

  199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默顿教授曾称,由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不对称性,即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较大,而负债的偿还具有硬约束,所以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

  一位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坦言,随着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日益推进,银行资产的风险在放大,这不仅包括信贷信用风险在放大,非信贷资产也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的推进在放大风险;而负债问题,当前银行业仍然是被动型负债管理,负债被动增长,银行业距离完全的主动负债管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05年至今,货币市场收益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倒挂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市场风险,而汇率体制改革同样让银行的外汇资产承受损失。

  “当前银行经营面临的环境已经大有不同,这种不同几乎是全方位的,从宏观经济、宏观调控,到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到全方位的市场竞争。”前述人士称。

  铸造风险管理体系

  郭树清日前还公开解释了2005年年报中令人称疑的巨额汇兑损失。“汇率方面,对国家注资、上市筹资都安排了期权和互换,但是还有一部分自有外汇找不到对冲工具,因此,去年仅汇兑损失就有10多亿元。”

  自有外汇找不到对冲工具并造成13亿元汇兑损失,对一家银行而言,能承受得了几个13亿元的损失?建设银行自有外汇的巨额汇兑损失,已经将汇率变动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考验摆在我们面前,而这正是银行努力的方向。

  银监会在发布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并给出了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的基本要素: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完善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这正是我们银行构建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指导方针,从董事会高管层到风险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从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到外部审计和外部监管,从前台风险识别到后台的风险控制以及资本分配机制,经纬相扣成为风险管理体系。”前述人士称,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也与此类似,并合成构成银行的完全风险管理体系。

  他感慨道:“近几年在风险管理上做的工作,还有没有完成的风险管理体系工作,基本上是重新梳理银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流程,重视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银行经营的文化,这个过程我觉得和再造一个银行差不多。”

  3 龙争虎斗AMC探路转型

  投行是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关键词。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是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入场券

  现在,是最好的时刻,也是最坏的时刻。

  资产管理公司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缄默过,“转型的问题太敏感了,现在不方便谈。”从“十年大限”讨论到审计风暴,从“不良资产贱卖”争论到“市场化招标演变”,以及从“工行可疑类招标”再到汇达横空出世等一系列事件,历经七年之痒,在2006年暮春,言及商业化转型,“敏感”是资产管理公司不约而同的口径。

  市场化、公司化改造

  再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适合用“七年之痒”的愿意来形容资产管理公司此时境遇,到了第七个年头,事情发展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截至2006年3月末,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累计处置不良资产8663.4亿元,累计回收现金1805.6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0.84%。这张成绩单多少还在说明过去,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口收购的“母行”的资产质量优良有别,处置资产的进度和回收现金的比例也就多少不同。

  “最大的变化是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取代了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取向。”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相关部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们也在不良资产招标市场化演变的过程中,相应进行了财务管理、分配制度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了商业化运作的业务核算模式、财务政策及管理模式,以经营净现金流及利润贡献大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新的绩效评价机制等等。

  日前,银监会成立了银行监管四部,将资产管理公司从监管四大行的银行监管一部中独立出来,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一起实施专业监管。这表明,资产管理公司脱离母行而独立发展依然不远。

  财政部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资人,一直都是商业化转型最强大的推动力量。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近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银监会和央行尚在研究之中,财政部已经有一套转型方案,草案已经形成。据悉,“现代金融服务企业”将是财政部转型方案的基调,在以不良资产处置和金融服务为主业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扩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开办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公司和业务都是应有之义。

  理想与现实的契合之道

  曾经,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都设有投资银行部,现在大都撤销。“公司本身就是个大投行。”某资产管理公司原投行部老总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投行是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关键词。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是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入场券,于是,各家资产管理公司又掀起一轮抒发投行愿景的高潮。

  华融总裁丁仲篪在华融2006年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制定商业化转型的战略规划,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合资公司、租赁业务、证券业务、委托业务等业务平台的建设。”此前,华融转型愿景的关键词曾经是“金融控股公司”,前总裁杨凯生曾表示长期目标是“有核心竞争力的、有中国特色的投资银行”。

  长城总裁汪兴益曾在公司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把长城打造成为“具有资产经营管理功能、现代投资银行功能和金融业综合经营特征的金融控股公司。”日前,长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资产管理公司最现实的转型方向应该是市场化。长城正在转换经营机制,做好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加快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处置,提高现金回收率,确保实现整体盈利;同时拓展新的金融服务业务,创造条件推进公司转型发展。

  东方总裁梅兴保曾在东方资产推介会上表示,东方已经积极、有步骤地为转型创造了条件,现在就只等有关部门一声令下,立刻转型。他表示,转型后,东方将以经营和管理不良资产为主业,以投行业务和中介业务为两翼。

  从转型投行到金融控股公司再到开展投行业务,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愿景在逐渐与现实慢慢契合。某资产管理公司高管坦言,转型首先是要先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市场主体。只有这样,资产管理公司才可以离开“政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三岔路口:只拉车不问路

  2006年作为最关键的时刻,还在于转型的三岔路口上,资产管理公司龙争虎斗已然上演。

  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高管分析道,华融的金融控股公司愿景的现实基础,大多来自旗下控制的初具金融控股公司雏形的德隆资产。

  而在最新的东方公司简介图册上,资产证券化、分层信托赫然位列上市辅导、证券承销之前。梅兴保曾表示,东方广州地区建行可疑类资产信托分层集合处置已成功发行,大连地区资产证券化项目正在推进,中介机构选聘、书面阅卷、现场尽职调查、数据分析整理和方案论证等项工作已经完成,申报方案正在完善之中。

  但是,作为唯一没有公开表示过转型愿景的信达,走在了最前面。信达澳银基金公司已经成立,有消息称,

建银投资即将全面收购信达持有宏源证券(000562.SZ)40.07%(约2.4亿股)股权,收购完成后,信达将退出宏源证券。同时,
证监会
已原则同意信达整合
汉唐证券
所属证券类资产,并将给信达一张新的券商牌照,即信达证券,金融控股公司已具雏形。

  财政部负责官员并不同意信达已成“金融控股公司”的说法,称包括“信达证券”在内,证券、基金公司等“都是单批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人士也认为,金融控股公司里最核心的是银行,信达离此也“还远着呢”,但他也不无忧虑,走得慢的不仅会被走得快的越落越远,而且,“四合二”等声音又开始响起。或许,转型之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命运就还有更大转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9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