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中国加入WTO过渡期最后一年 银行改革冲刺2006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02:21 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

  2006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迎来了3周岁“生日”。银监会成立以来的3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关键之期,亦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3年。而3年之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正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一些改革走向终点,而另一些改革正面临攻坚。在这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时点,本报推出深度报道,旨在呈现当下中国银行业改革
攻坚之真实图景——现状、难点及解决之道。

  本报记者 李涛 徐以升 发自北京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中国将全面开放金融业。在过去几年的时间中,中国的银行业有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由于银行业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三大风险”——经营风险大、道德风险大、危害风险大依然会在很长时期内大量存在。银行业特殊的行业性质,也决定了其资产的高度流动性,资产的安全问题比其他行业要严重得多,因而经营风险大。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00多家各类银行中不良资产比例过大、资本金不足、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落后、盈利能力差、经营效率低等问题,在长时间内都是业内、学界热烈讨论的议题,银行业理所应当地接受市场的压力和对银行业必须增加透明度的要求。国内很多银行已经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行已公开上市,中、工两行年内上市也已成定局。如何通过改制上市来打造公司?已经上市的交行和建行能够提供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比较其他大行,农行的改革目标、改革路径迄今尚不明确。上市还是不上市?是分拆上市还是整体上市?是“按条”分拆还是“按块”分拆?是否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重新下沉为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

  此前农信社的改革目标是重组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但近年来,农信社似乎重新被定位为合作金融,其改革走向颇为费解。但在其贷款5级分类正在前行过程当中,改革将如何进一步推进?

  有太多太多的猜测,渴望在2006年里得到回答。

  1 中行工行梯次上市:理智与冲动

  一些喧哗幕后的策略变迁决定着冲动与理智的孰轻孰重。两月前,一项折中上市方案的启动,使中、工两行最终未能陷入“上市竞赛”,而在这份方案启动之前,在几乎所有讨论银行改革的场合,人们总爱窃窃私语一个话题:工行会不会先于中行上市?

  被避免的上市竞赛

  方案的主角是中行,核心意思就是搁置争执,保证中行先按原计划赶在上半年发H股。而中行有理由感谢银监会的“力排众议”,使中行能够赶在第二季度上市。

  年初时,中行报上了“上半年发H股、下半年发A股”的上市方案,他们对这个照顾了各方意愿的方案得以通过充满乐观,甚至准备好了400多页的境外上市文件。在1月初,中行的计划得到了国务院国有银行股改办的批准。而证监会希望中行能发A股,但并未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更核心的是不希望在H股全流通。

  银监会和汇金的高层的态度是支持中行尽快上市,一位汇金高层更是对记者直言不讳:无论A、A+H,还是H+A模式,都要看能否全流通,“中行上市当然要全流通”,发A股可以,但新老划断在何时?中行上市已经时不我待,汇金希望政府各部门“更缜密协调解决”。

  可是工行显然加快了脚步,年初“工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协议即将签署,有可能较以前的计划提前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说法开始在业界流传。工行在与高盛引资谈判中的“强硬”态度,诸如提出加价且取得成效,获得了汇金董事会成员的称许。而且,由于汇金反思引入境外政府背景投资公司的弊端,工行主动搁置了与一些机构的引资谈判,确保在1月底前完成了引资。

  进入2月,对于汇金高层所说的中行在上半年、工行在9月份的上市时间表,工行却表示了“按自己的速度行事”。

  事情的转机来自于上述折中上市方案的形成:为避开争议所造成的拖延、确保赴港上市的计划,中行决定暂时“悬搁”H股全流通的方案,先进行在上半年发H股的折中方案。至于证监会的批文留待路演前的4月中旬解决。作为中行赴港上市除汇金外最坚定的支持者,银监会其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于是,两月前,中行终于将“A1”表格递交到港交所。

  拒绝“休克疗法”

  “中行最快6月1日挂牌、工行最快9月4日挂牌”,这份现在业界耳熟能详的时间表背后,悄悄发生着一场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主导者变局。

  此时,作为最高监管者的银监会,在中、工两行的上市进程中渐渐身影频现,相对主导者的称谓,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称之为“推进者”。这是一个把无序变为有序的推进过程,使中、工两行的上市进程免于“休克疗法”。推进不意味着袒护,要在既定速率下细致统筹,避免无序。

  最新的例子是高盛被排除在令人垂涎的工行100多亿美元首发业务之外。据称,银监会担心,由于高盛担任了中国银行80亿美元首发的顾问,再参与另一家国有银行的上市工作会产生冲突。中行、工行形成的密集梯次上市之势也不允许高盛“脚踩两只船”,银监会一位官员告诉记者,高盛身兼战略投资者与主承销商有所不妥。

  银监会的意志还体现在工行与高盛投资团队的战略投资协议形式,工行于是与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有了紧密的合作与协议约束。

  “承诺”的分量

  现在每一个人都在说这个道理:上市不是目的,公司治理才是根本。但究竟怎样从“画斑马”的形似过渡到神似呢?银监会给出的答案是从广义公司治理出发。

  显然,银监会更希望中、工两行的高层团队牢记“承诺”的分量。但是在银行激励机制扭曲的状况下,汇金总经理谢平认为银行家经营好银行的预先承诺是不可置信的,他可以通过自身转移来规避市场风险。

  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在评价建行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时深有感触,他对年报中不满意的地方并不是数据,而是在经营理念。

  郭树清曾告诉记者,一家商业银行经营得如何,最主要的是客户服务与风险管理。但建行从上市前夕就开始全球招聘的首席风险官至今才有眉目,其间境外应聘的情况不甚理想。同样是从上市前夕就已设计成型的针对管理层的股票增值权计划和职工自愿持股计划,至今未见启动。

  也许一位海外金融观察家的话虽偏激但也说出一些现实:“用市场化的方式招募和选拔银行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经过良好设计的存款保险制度。除非上述这些问题得以真正解决,否则其他的措施都可能犹如建立在流沙之上。”

  2 农行改革低调前行

  股改的大致思路不难勾勒,然而农行股改方案之所以迟迟不能出台,原因也正如刘明康去年12月5日所言:“农行的改革必须和整个农村金融改革放在一揽子来考虑,这就给农行的改革带来了一点复杂性和具体性。所以,农行改革方案的产生还需要一些时间。”

  “我们并没有淡忘农行。”在试图描绘农行股份制改革之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05年12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的这句话依然言犹在耳。提醒我们,虽然农行股改方案一直未能推出,但在银监会的监管下,农行股改自身的准备工作一直没有停歇。

  勾勒农行股改路线图

  实际上,刘明康已在此次发布会上勾勒出了农行股改的大致思路。“农行正在做改革重组的准备工作,农行也将会遵循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重组的步伐和过程,比如不良资产剥离、财务重组,并考虑有可能吸收合格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来增强自己造血的功能、完善自己的管理和经营等。”

  在今年1月17日举行的农行新闻发布会上,农行副行长韩仲琦甚至介绍了农行选择战略投资者的标准,那就是“要选择熟悉的、和农行有代理行关系的、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的、知根知底的外资银行。”

  此外,韩仲琦还称:“在主观愿望上农行将股改的着力点放在整体改制上,整体改制和分拆的利弊都考虑过,但从现实出发有必要实行整体改制。”

  至此,我们不难勾勒出这样一幅图景,就是农行股改的大致思路仍然是“不良资产剥离——财务重组——吸收合格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而虽然农行主观愿望上希望坚持整体改制,但至今监管机构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也将成为农行股改方案最大的悬疑之一。

  股改的大致思路不难勾勒,然而农行股改方案之所以迟迟不能出台,原因也正如刘明康去年12月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言:“农行的改革必须和整个农村金融改革放在一揽子来考虑,这就给农行的改革带来了一点复杂性和具体性。所以,农行改革方案的产生还需要一些时间。”

  农行自身改革前行

  农行对自身的改革动作显然颇为低调。然而根据本报记者对农行股改近两年的跟踪,农行在多个方面均已经积极前行。

  其一是摸清家底。2005年7月,农行年中工作会议上,行长杨明生则透露,非信贷资产家底摸清工作已经初步完成,自9月开始对全行资产风险状况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摸底。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最新了解,这一工作农行也已经完成。

  第二是经营管理。在2004年下半年于浙江省分行试点的基础上,2005年3月7日农行发布《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暂行办法》在全行推开,并于3月9日马不停蹄地在天津召开培训会议,各分行分管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行长悉数到达。农行试图通过加强资本对信贷扩张的约束能力,正确把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第三是机构综合改革。2004年农行选择广东分行和总行国际业务部进行机构改革试点,广东分行在完成了省行本部的改革之后,于今年3月全面推开了二级分行和县支行改革,为农行机构改革和人力资源改革探路。

  在分行推进扁平化改革的同时,农总行也试图提高对二级分行的监管控制能力。今年2月农总行颁布新的“等级行评定暂行办法”,将二级分行的等级评定权上收总行。

  3 农信社改革接力赛“第二棒”定位社区银行

  在描绘农信社改革方向的字眼中,“社区银行”成为农信社的改革方向,而“合作制”已经被抹去唐双宁在演讲中还描述了他所跑“第二棒”的改革目标:从今年开始,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努力实现资产分类顺利展开、案件专项治理初见成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等六大目标

  在4月22日举行的第二届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银监会分管农信社改革的副主席唐双宁自豪地宣称:“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指引通知》,昨天已经会签完,今天就要印发,这说明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票据兑付工作开始启动。”

  唐双宁形象地将农信社改革称为接力赛的“四棒”,并称“第一棒”已经成功跑出,他在跑的正是“第二棒”。农信社改革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启动,或许正位于“第一棒”与“第二棒”之间。

  “第一棒”——四个成效

  “第一棒”由时任银监会副主席的李伟跑完。2003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方案》,开启了长达十年亏损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这距银监会成立刚过去4个月。从改革开始到2005年6月底,仅2年时间全国农信社净资产总额、平均资本充足率、盈利总额三项指标就已经全部由负转正。

  唐双宁总结称,“第一棒”改革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在管理体制上农信社管理顺利移交给省政府,初步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产权制度上试点组建了一批新的农村银行类机构;政策扶持上,央行专项票据已经基本发行完毕,首批到期票据已经进入兑付阶段;支农服务上,支农信贷投入增加,农户贷款覆盖面扩大,支农服务能力增强。

  “第二棒”——定位社区银行

  在今年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和副主席唐双宁在讲话中均称,农信社的改革要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以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为契机,用5~10年时间把农信社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

  在描绘农信社改革方向的字眼中,“社区银行”成为农信社的改革方向,而“合作制”已经被抹去。

  唐双宁在演讲中还描述了他所跑“第二棒”的改革目标:从今年开始,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努力实现资产分类顺利展开、案件专项治理初见成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风险监管体制基本到位、规制体系初步形成、公司治理作用开始显现等六大目标。

  他着重强调,这一期间要着重抓好贷款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的过渡,今年是全面实行五级分类,明年四级分类、五级分类双轨运行,2008年顺利实现贷款五级分类“单轨制”。在管理上要建立符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际的公司治理架构,初步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相互制衡关系。

  聚焦“省联社”

  “农信社改革方向被定义为社区银行,而当前‘第一棒’改革中成立的农信社省联社则与这一定位存在一定的不同,这样‘第二棒’改革期间省联社的职能定位会重新得到调整。”一位农村金融研究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伟则表示,当前的农信社改革已经产生了“过分强势的省联社”。虽然不可否认省联社在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等方面发挥作用,但从运作来看,在“乡镇农信社—县级农信社联社—省级农信社联社”框架下,从下而上的股权性控制却异化成了从上对下的行政性控制。

  这个问题唐双宁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表现在省联社职责定位模糊、职责边界不清,三种职能集于一身,省联社既是行业管理的联合体,又是受省级政府委托带有一定行政色彩的管理机构,同时还是一家可以经营部分资金业务、清算业务的独立金融企业法人。

  唐双宁称,允许各地省级联社结合实际探索符合本地情况的管理模式,用3年左右时间将这个问题基本理顺。在“全国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上,唐双宁也称,要强化省级联社法人治理建设,加大入股行社在治理结构中的发言权,规范省级联社的履职行为,防止省级联社对基层社过度干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9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