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QDII开道 工行备战全球托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15:1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韩瑞芸

  北京报道

  3月16日,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在保险资产托管业务上又风光了一回。该行与天安保险、海康人寿、花旗人寿和中保康联等四家保险公司分别签订了保险资金全托管协议。

  此次协议的签订,使得工行在资产托管领域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超过10家,托管的保险资产逾300亿元,占保险资金入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备战QDII

  “总行给我下达2006年的任务是资产托管规模达2600亿元,我们认为今年的情况可能会更好,便主动要求增加到2800亿元。”事实上,工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周月秋的信心来源于保险资产托管以外:首先,随着股改推进,股市健康快速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资产证券化发展速度加快;此外,QFII可能较以往发展更快,QDII也可能突破。

  虽然周月秋的三个理由只字不提保险资产托管,但他并未否认这项业务的发展潜力。

  “去年11月,我们启动了国内第一单全过程全金额保险资产托管。”周月秋介绍,全过程全金额托管指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从保费收取开始到保险资金投资、保费支付结束,按照不同保险产品,分别开设账户,逐级归集资金,收支两条线,并将全部资产交由

商业银行托管的保险资产托管方式。

  “很明显,全过程全金额托管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系统支持。幸运的是,工行资产托管已在去年初步实现了直通式处理。即从数据接收开始,不停顿、不落地、无人为干预地处理数据。”周月秋说。

  这一系统成为工行托管业务“QFII起步,QDII开道,实现全球化”目标的一大后盾。

  事实上,对于中国的资产托管来说,“全球化”即全球托管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因托管系统缺乏24小时全球托管服务能力、监控能力和信息数据集中能力,目前尚不能作为全球托管人的次托管人。现在开展的QFII托管业务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契机。”某国有银行人士将其国内托管业务与外资银行比较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5年底,QFII总额度约60亿美元,外资银行抢占近70%,工农中建交五家QFII托管银行仅占有30%份额。

  但周月秋认为,QFII一役只能算是国内银行全球托管业务的“练兵”,真正的战役将在QDII打响。“QDII的出现可能不需要等待太多时间了”。

  周表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只要QDII业务一推出,托管银行就必须在业务流程、系统构建、机构合作这三方面有所准备。而工行也正从这几个方面积极备战QDII。比如,在系统方面,工行正按照适应境内外不同会计准则、时差和市场要求进行深度开发;在机构合作方面,工行与管理人、境外次托管人已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

  全球托管的局限

  然而,全球托管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

  “与大多数国内银行一样,工行目前在海外有不少分支机构,但具备托管资格、能够真正开展全球托管的机构还是比较有限。”周承认,工行虽在国际标准和系统方面取得突破,但全球托管网点少的现状仍会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全球托管业务要求商业银行能为客户提供全球市场

证券结算、证券托管(包括现货及电子结算)、交割及代售股利、监管次托管银行、资金管理、绩效评估和股务服务等五六十项金融服务。而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目前仅限于财产保管、交易结算、会计核算及估值服务等十多项基本托管服务。

  同时,全球托管竞争对手实力强劲。美国大通银行是较早从事全球证券托管服务的银行,2003年受托管理的资产达到6.9万亿美元,其托管网络分布全球83个地区;美国花旗银行目前在全球的托管资产为4万亿美元,其中亚洲2390亿美元。该行在101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然而,托管业务在国内“三分天下得其一”的工行,资产托管规模截止2005年底为2132亿人民币,约合267亿美元,仅为花旗银行在亚洲托管资产规模的十分之一。

  从收入上看,2005年底,工行托管费收入为2.6亿人民币,而当年工行经营利润高达902亿人民币。在国外,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收入通常占到银行总收入的40%左右,道富银行更有70%收入来自托管业务。

  差距虽然明显,但周月秋仍然认为,中资托管机构在本土遇到外资托管机构时并不是没有优势。“中国的银行则有两方面优势。一是清算体系;二是对本土市场、本土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熟悉。”周说。

  凭着这一点,工行资产托管规模从2002年的258亿元,到2005年底的213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75%以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