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北京的十年之路(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张立栋 编者按:毫无疑问,北京巨大的以千亿为单位计的金融服务市场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目光。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金融服务已经位列北京第三产业的首位,占到北京经济总量超过15%。在如此背景下,那些身在北京的中型股份制银行,其生存发展就格外引人注目,本报近日采访了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分行,试图从他们的经历来诠释这些金融机构的生存
1993年,上海滩。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宣布成立。 三年后的1996年4月20日,浦发行北京分行正式开业。同年8月,它在京开设了第一批支行,从此开始了在北京地区创业发展的历程。 如今,浦发北京分行已经拥有23家营业网点,员工800多人,从金融街到电子城,从亚运村到CBD,全面织造起了自己的服务之网;目前,浦发北京分行资产规模接近600亿元,本外币存款规模达到563亿元。 谈到今天的业绩,浦发北京分行行长刘柳表示,十年的硕果,良好的机制是成功的关键。他介绍说,“扁平化、矩阵式”管理架构是浦发北京分行推行稳健管理机制的根基,浦发北京分行建立了以分行行长室、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责任认定委员会、风险审查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为主体的经营管理整体架构,从制度上制定了一整套保证各个层次独立决策、有效制衡的体系。 对于一家金融企业而言,如何保证制度的落实是十分关键的。浦发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形成了一套管理职能清晰、监督制约有效的运行机制,他们建立了分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议事规则,推行了分行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与支行保持固定联系的“联系行制度”,以及包括任职廉政谈话、戒免谈话等制度。 十年来,本着“发展与管理并重”的原则,这家分行逐步形成了独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业绩成败关键在营销方式的创新。浦发北京分行开业伊始就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相继制定并推行了“小银行,大营销”等营销战略。 沿着以产品创新带动市场营销的思路,十年来,浦发北京分行在北京地区推出十多项特色业务,以产品创新带动市场营销,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通过10年努力,浦发北京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已经形成了个性化、多功能化和高附加值化的特点,逐步为京城百姓认知、接受。 十年来,浦发北京分行个人金融业务无论是在服务手段的逐步完善方面,还是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7年10月,浦发北京分行在京率先推出第一张真正投入使用的智能型银行卡-东方卡后,通过业务整合,相继开发了多项业务,将个人业务中大部分的存、取、贷、转功能融为一体,使东方卡真正成为了持卡人的“金融好管家”。分行还在京城率先开办代缴手机费、寻呼机费业务,成为业内标榜。 1998年,他们与国际快餐巨头麦当劳合作,使东方卡成为国内在麦当劳刷卡消费的第一卡,后又推出东方-麦当劳联名卡,开创了银行与国际快餐业以联名卡方式结算的先河;其后,他们相继发行了东方-泰康联名卡、东方荣光商旅卡、东方-华宇时尚卡和东方晨报卡等。 1999年他们在京第一家推出留学贷款,首批6位借款人,最低贷款3万元人民币,最高贷款30万元人民币。而后相继开办的个人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都受到投资者欢迎。 2005年7月,浦发银行在京强势推出“轻松理财”个人金融服务品牌,从而使客户实现了个人资产的综合管理,缴费和现金管理等20多项增值服务功能,成为了国内第一个真正面向大众的理财平台。 毫无疑问,营销模式转型和专业化服务使得该行迅速壮大。正如浦发北分一位部门经理所言,关系型营销向产品营销和品牌营销的转型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关键。而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帮助我们取得了最好的营销效果。就此而言,浦发北分走在了同类银行的前列。 |